这些昆明红色记忆中的“一”你知道吗?

日前,云南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团第三站走进昆明市黑龙潭革命烈士陵园、朱德旧居纪念馆和石龙坝发电厂,探访昆明红色记忆中的“一”。

朱德一生唯一的自建住房

朱德自1909年踏上云南的红土地,先后七次进出云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他走向军旅生涯和革命生涯的起点,辛亥重九起义、滇南剿匪,使他积累了最早的作战经验。而红花巷水晶宫旧居,是他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者重要转折点的见证。

(朱德的小梅园3号宅院。新华网 刘东 摄)

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职务时,曾居住在昆明水晶宫红花巷4号,并建盖了小梅园巷3号宅院。据目前的资料来看,这是朱德一生中唯一自建的住房。房后建有一个小花园,取名“洁园”。之所以取名“洁园”,既表达了朱德对当时军界官场腐败黑暗现象的不满,寄托了洁身自重的理念,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朱德旧居纪念馆内的朱德雕像。新华网 刘东 摄)

朱德居住在红花巷4号里的这段时间,目睹了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悲惨境地,进一步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直到他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这里居住时间虽短,却是他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云南第一个中共组织

1926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平政街节孝巷24号(现55号)成立,吴澄当选为第一位党支部书记。这是云南第一个中共组织的诞生,是云南历史上光辉的里程碑,标志着云南各族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命运,开始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斗争的伟大征程。

(古幢小学的数百名师生祭扫活动后合影留念。新华网 刘东 摄)

1930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云南省临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选举中共云南省委,王德三当选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担任中共云南组织主要领导人期间,在省委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工人运动委员会,建立巡视制度,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文件,提出了在民族地区组织开展革命工作等很多建设性意见。但在1930年11月19日,王德三行经安宁长坡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30年12月31日,王德三与吴澄、李国柱、张经辰等人,在昆明英勇就义。

在昆明市黑龙潭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着王德三、吴澄、马登云、王复生、张舫的忠骨,以及刘平楷的遗发。2009年8月,这里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近4万人前往这里祭扫,向烈士墓敬献花篮、默哀,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

(石龙坝水电站内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碑。新华网 刘东 摄)

云南早期建立的党支部之一

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螳螂川上游,地处九子母山下青鱼村旁,占地面积213亩,于清朝末年开工建设,民国时期建成。水电站的建成,使得当时的昆明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平台,推动了造币、水厂、灌溉、五金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云南第一批电力产业工人,从此成为水电技术工人的摇篮。

(石龙坝水电站发电车间。新华网 刘东 摄)

作为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也是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地方。1927年4月,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石龙坝水电站建立了石龙坝党支部,是云南早期建立的15个基层党支部之一。1950年2月20日,发电厂职工在中共石龙坝发电厂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昆明人民迎接二野四兵团解放军及南下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部同志的活动。

(历经百年仍能正常工作的石龙坝发电机组。新华网 刘东 摄)

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九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坝不仅开创了中国水电之先河,也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在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多次对昆明城区进行轰炸,昆明仅有的两座火电厂被炮弹炸毁,石龙坝水电站成为昆明地区唯一的发电站。水电站百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我国民族水电、工业事业光辉又璀璨的一页,也是一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教科书。

来源 新华网

责编 李舒琪 见习编辑 刘榕杉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