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经过实地观测和统计,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数量达1623只,创造了1990年大山包保护区成立并有数量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蹁跹的鹤群,苍黄的野草,清澈的湖泊,壮美的日出,散漫的牛羊,独特的民居,袅袅的炊烟……当下,大山包保护区进入了观鹤赏鹤的最佳时节,欢迎游客现场领略这些“鸟类熊猫”翔舞高原的丽姿倩影。
现场
1623只黑颈鹤翔集大山包
与往年相比,今年黑颈鹤在大山包的越冬栖息旅途却非同寻常,让关注和关爱它们的人们惊喜不断。
23日上午,经过实地观测和统计,大山包保护区各个夜宿地的黑颈鹤具体数量出来了:大海子夜宿地991只,小海壩夜宿地342只,长会口夜宿地214只,勒力寨夜宿地76只。
“太好了,太好了!”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当天在大山包越冬栖息的黑颈鹤总数为1623只,创造了自1990年该保护区成立并有黑颈鹤数量观测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飞来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不断改写着先前的统计记录:迁徙时间提前,今年10月29日,黑颈鹤“先头部队”就迫不及待地从四川若尔盖繁殖地空降大山包,往年迁徙抵达时间都是在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数量不断攀升,从本月9日起,黑颈鹤大量聚集大山包,19日数量达到1422只,追平了去年1422只的历史最高记录,20日黑颈鹤数量增加到1545只,再创历史数据新高。
揭秘
今年黑颈鹤数量为何最多?
今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数量为何最多?对此,大山包黑颈鹤作家及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郑远见分析认为,当中原因主要包括:
今年,大山包保护区加大了湿地恢复建设力度,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成为黑颈鹤越冬栖息的理想家园。
今年,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在大山包预留了3750亩马铃薯示范园基地,建设了120亩只种不收的洋芋、蔓菁、荞麦,储备了用于人工投食的5吨玉米,为黑颈鹤安全越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近年来,通过对保护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对保护区和游客加大监管力度,增强了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大大减少了对生性胆小的黑颈鹤的人为干扰,黑颈鹤又凭着上一年美好的“记忆”,将迁徙到其他地方的黑颈鹤“拉拢”过来,最终导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逐年增多,并在今年创下数量历史之最。
春城晚报记者 申时勋 文
通讯员 王远剑 郑远见 摄
责编 赵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