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二季定档12月9日,云博三件“国宝”玩神秘

在万众期待下,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将于12月9日回归荧幕。更为激动人心的是,云南省博物馆也将携带“镇馆之宝”参与《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录制,让云南“国宝重器”走上全国舞台,讲述它们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从云南省博物馆信息部获悉,云南省博物馆将携三件“国宝”亮相《国家宝藏》第二季。虽然具体信息仍需保密,但云南省博物馆也透露了三大关键词,它们分别是“声”“青铜”“天龙八部”,透过这些关键词,三件“国宝”似乎已经露出“真容”。

关键词一:声,预测:聂耳小提琴

在第一个关键词“声”中,云南省博物馆透露:彩云之南,人间胜境,云南省博物馆推选的第一件国宝,踏着七彩祥云来和大家见面啦,它如黑暗中的明火,它为时代发声!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226660件套,这些馆藏文物包括书画、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契约文书等,类别繁多,藏品丰富,仅凭“声”,很难猜出究竟是哪件“国宝”。但仔细揣测提示词“它如黑暗中的明火,它为时代发声!”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认为这件“国宝”应当是聂耳小提琴。

聂耳出生于昆明,从小便展露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精通小提琴、二胡、三弦、笛子等多种乐器。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耳开始创作民族性、革命性的音乐。1933年8月,聂耳用心爱的小提琴为电影《母性之光》作曲,创作出表现人民群众奋勇抗争的歌曲《开矿歌》,开创了革命电影歌曲的先河。之后,聂耳又通过小提琴创作出《码头工人》《卖报歌》《大路歌》等革命歌曲,激励着当时在苦难中抗争和前进的中国人民。1935年,聂耳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随后,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结合聂耳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它如黑暗中的明火,它为时代发声!”形容的正是聂耳与他手中的小提琴。回到“国宝”本身,云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聂耳小提琴做工虽不精致,质量也不属于上乘。岁月还在琴身上留下深深印记,一些油漆已经脱落,琴身边缘也留下不少磨损痕迹,但琴弦依旧光亮如初,似乎等待着主人再次将它托起,演奏出令人振奋的乐曲。

据云南省博物馆信息部工作人员介绍,20世纪50年代,聂耳的亲朋好友将聂耳的5000余件遗物捐给了云南省博物馆,其中便包括聂耳小提琴。期待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能看到聂耳小提琴,让全国观众听到其背后的动人故事。

关键词二:青铜,预测:战国牛虎铜案

第二个关键词为“青铜”,它是古滇国华彩历史的独特见证。与中原青铜器肃穆的风格不同,云南省博物馆所藏的古滇国青铜器大多生动写实,充满生活气息。

据考古发现,云南地区早在商代晚期、西周初期已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云南青铜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并有着强烈的地方特点。在云南省博物馆众多藏品中,青铜器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西汉鎏金骑士四牛铜贮贝器、西汉战争场面贮贝器、三枝俑灯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大胆预测,此次将亮相《国家宝藏》第二季的云南青铜器应该为战国牛虎铜案。

对于云南人而言,战国青铜牛虎铜案并不陌生,在云南多地都能见到相似的雕塑图案,许多手工艺品也以战国牛虎铜案为原型。“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作为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成型于战国时代,出土于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该器物造型独特,主体为壮硕大牛,牛角飞翘;一只猛虎四爪紧抓牛身,咬住牛尾,虎视眈眈;大牛腹下立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牛,担心受到猛虎伤害,大牛把小牛牢牢护在身下。更为巧妙的是,在青铜牛虎铜案中 ,大牛颈部肌肉饱满,视觉上难免会带来“头重脚轻”的观感,但大牛尾部的猛虎恰好增加其稳定性,令青铜牛虎铜案既美观又稳重。

在中国古代,案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常用来放置牲畜,这件牛虎铜案便是古滇人用来祭祀的盛器。据悉,在牛虎铜案中,牛代表生命,虎代表死亡,牛虎铜案不仅传达着伟大母爱,也传达着弱肉强食残酷的自然竞争。不仅如此,牛虎铜案表面光滑平稳,丝毫看不出因分型而造成的修理痕迹。作为祭器,牛虎铜案无论从力学或美学角度看,都几近完美,展现祭祀礼器庄严肃穆的美感。

关键词三:天龙八部,预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天龙八部”是第三件“国宝”的关键词,它动静结合,仿佛在洞察存于世间的一切疾苦罪恶。在云博“妙香佛国”展厅中,或许就隐藏着《天龙八部》豪情江湖的王朝缩影。

充满江湖意味的关键词,与金庸先生作品《天龙八部》同名,很容易便令人想到小说《天龙八部》所描绘的大理国,这件文物应该出土于此。云报文旅全媒体认为它应该是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金翅鸟梵名为“迦楼罗”,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正好与关键词相契合。仔细欣赏文物,金翅鸟头饰羽冠,双翅卷起,似乎即将振翅冲天。而两爪锋利有利,立于莲座之上,威严不容侵犯,这不就是提示词中所说的“动静结合”。更为精美的是,镂花火焰形尾部高耸,上面装饰着水晶珠5粒,神采奕奕。据云南省博物馆信息部工作人员介绍,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制作时,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雕刻,再焊接为整体。整个文物体态雄健圆浑,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段建鑫 文

云南省博物馆 图

责编 赵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