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外 古宅里

院中有雅韵

双开的黑色木门扇两边是原本写着祖训的八字墙,如今祖训已经不在,门下方两个可以供流浪者避雨、避风的石质“叫花凳”, 依旧诉说着老主人的和善。踏过“三进阶”推门而入,迎接我们的是这家民宿的店长 Jerry。跟随他转过正对着大门的照壁,抬头就看见一株结满了果实的桃树,熟透的果实稀稀落落散落在地上,香甜的气味充盈着整个院落。在桃树旁是一株李子树,虽然还未结果,有桃有李却也相映成趣。走进四合院,宅子的建筑布局更加清晰,仅有的四间客房就分布在里面。院落的正前方是一个小型的会客厅,客厅的两边是两间客房,院落的左右两边则是另外的两间客房。木梁上皆是精致的雕工,大多数的图案是建水民居中常出现的大象。院落里,木质的六扇屏风保存完好,上面用飘逸的线条绘有梅花、菊花、荷花、兰花,并写有两首古诗,这让整个空间充满了书卷的诗意。小会客厅木门上画有一文一武两个门神,里面的两间客房门上画的则是闲情逸致的“美女会友”图以及象征子孙满堂的“五子登科”图。令人惊喜的是,每个房间中都设计了一个天井。小小的天井,花草树木的搭配也同样用心。有的天井还带有鱼池,身居其中,抬头可以赏月,低头便可观鱼,自在而诗意。

放下行李,走过小院,回到的是桃树前的大厅。Jerry 告诉我们,这栋宅子是建水人刘氏林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外做官多年后回乡,在当初自己勤学苦读的地方修建的。沿袭治学的传统,设计者将大厅布置成了书院的氛围。长长的方形桌,特别订制的灯盏、花器,以及许多别有生趣的小画,这些小景致使得整个空间雅致又舒心。

老宅的温暖

建水古城历经 12 个世纪,至今保存有 50 多座古建筑。原舍·东城外的所在地为建水十大古院落之一“苦地”。这座不到 400 平方米,仅仅只有四间房子的宅院,满载了设计师的情怀。

“它的改造者是国家住建部田园建筑奖的获得者王元尘。他是受邀前来帮忙,只用了 21 天时间就完成了装修。”Jerry 聊道。

在王元尘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历经风霜的老宅子温暖和舒适。“我觉得建水古人的生活应该是讲究小情小调的,古代的院子应该有花花草草、游鱼细石,而不是屋子里摆满了古董。所以我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些柔软的东西。我希望这里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显然,他的想法得到了完满的呈现,阳光下、细雨中,景中有房、房景相依,令人心旷神怡。住进东城外,似乎是另一种可以感受建水建筑之美的独特旅行方式。

东城外的每个房间,床垫都加了鹅绒,很软,一躺下就似乎被舒服包裹了起来;床头上摆放着一盘新鲜的荔枝,上面还有清洗过后留下来的水珠,这是 Jerry 为客人准备的小惊喜;房间的天井种植的花草还有驱蚊虫的功效;书桌上备有两种水,一种是商品化的瓶装矿泉水,另一种则是放在水壶里、从东门的红庙大板井打回来的井水……

平日里,在不影响客人休息的前提下,Jerry 会在前厅举办一些文化沙龙。比如分享建水柴烧技艺,聊聊建水老民居的故事等等。这样的主题活动对所有人开放。Jerry 说,这条巷子里还有其他老房子也很有意思,邻里间都很友善,对面的邻居看他们是外地人,有好吃的还会主动与他们分享,而他们也非常欢迎邻居们过来摘果、喝茶。这样平静而亲切地相处,或许就是老建筑带来的情感温度。而他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把这座建筑的温度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