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截污工程预计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
部分环湖客栈土地使用合法性被提出
洱海,双廊,雨潇潇。
手机显示气温12度,刷了刷前台的电脑入住登记,当天只有两位客人入住。
“去年9月份以来,镇上修路,交通不便,客人就开始很少了。这次整顿后,乐观估计至少一年时间不能营业。”客栈老板娘如月收到通知:4月10日前,证照不全的客栈都将关停。
双廊镇,拥有上百家海景客栈,因为风景绝佳的海景房,而成为国内外游客追逐的对象,也成为此次大理整治洱海核心流域餐饮客栈行动中外界关注的焦点。
客栈老板
等待重新获得许可
如月是四川人,2013年来到大理双廊,因为爱上这里,选择在这里投资客栈。
根据最新发布的《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客栈服务业法定必备证照为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如月的客栈还差着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特种行业许可证两个证件未能办下来。
如月告诉记者,此前政府方面有通知说,只要客栈自建排污设备,排污达到一级A标,就可以继续经营,她超标购买并安装了日处理污水1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购买设备和安装总共花费近10万元。根据目前的通知,只要证件不全,客栈面临被长期关停,直到大理环湖截污工程投入使用,恢复办理相关证件许可,才有可能重新恢复营业。
对于关停期,如月决定选择坚守,毕竟1000万元的投资是搬不走的,“还好,我们毕竟经营了3年,还有一定的资本可以消耗”。附近一家客栈的客房,就被有关部门贴了封条。记者了解到,这家客栈老板是陕西人,去年下半年开始营业,赶上镇上修路,交通不便,生意本来就不好;今年元旦,因为没能办下来排污许可证,客栈被封停至今。
走访发现,双廊有数十家客栈餐厅被政府部门贴了封条,不予经营。而这些都是元旦就被封停的,原因是没有排污许可证。
如月告诉记者,双廊客栈从业人员建了一个微信聊天群,绝大部分的客栈从业者在其中,整个双廊从事餐饮客栈证件齐全的预计100家里不超过5家。这也就意味着,4月10日后,双廊的餐饮客栈9成以上可能会面临被长期关停。
“虽然双廊的餐饮客栈投资人绝大多数是外来人员,但我们知道洱海的水生态保护是沿岸物业永续经营的根本保障,没有清澈的洱海,海景房就是个噩梦,所以我们都支持大理的这次整治行动。”对于可能面临的长达1年的关停,如月说,微信群里的业主有过很多讨论,但似乎等待是唯一的选择和出路,我们选择坚守,等待一个更美的洱海。
环湖截污
工程预计明年6月完工投运
在此次大理洱海核心流域专项整治行动中,环湖截污工程何时投入使用,是关注焦点。
近日,大理召开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誓师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洱海“我不干谁干、我不上谁上、我不护谁护”的治理基调。当天300余人参加了誓师大会,规模之大,足以说明当地政府的重视,同时也看出当前洱海保护治理的紧迫性。
记者了解到,环湖截污工程自2015年10月开工以来,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项目开挖沟槽36公里,埋设管道35公里,修筑便道26公里,6座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建设。
今年来,由于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生活污水、截污治污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洱海入湖污染的负荷大幅增加,水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去年以来,洱海部分湖区、湖湾蓝藻频繁聚集,洱海水质已经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拐点,洱海保护十分紧迫。
据了解,2015年9月云南省发改委批复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PPP项目可研报告,批复投资45亿元,批复近期(2016-2020年)计划投资34.9亿元,PPP协议签约控制价29.8亿元。
项目建成后,服务范围达66.41平方公里,服务人65.28万人(2050年),截污主干管居住区覆盖率达到100%,河道截污干管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远期 (至2030年)11.8万立方米/日,近期(至2020年)5.4 万立方米/日,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4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大理全民健身中心的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工程PPP项目指挥部。据工作人员介绍,按照项目合作协议,环湖截污工程将在2018年内完工,但考虑到洱海保护的紧迫性,工程方已将项目计划竣工日期提前半年。
也就是说,洱海核心保护区核心区的餐饮客栈服务业的污水处理管道,有望在明年6月接入环湖截污管网。
客栈排污
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花费数万元
根据《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整治范围内房屋建设手续合法且法定必备证照齐全的餐饮、客栈经营户,必须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并外运到指定的污水处理厂,实现零排放,经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继续经营。待大理市环湖截污工程投入使用后,接入排污管网。
记者注意到,部分客栈已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
在下关银桥镇马久邑村临海的一家客栈,客栈院子里蓝白黄绿四色的污水处理设备格外醒目。据客栈工作人员介绍,客栈共8间客房,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能力5吨,购置设备加安装共计花费5万多元。自2月份污水处理设备投入使用后,客栈所有生活污水先进化粪池,经层层过滤后再抽进污水处理设备,出来的水就用来浇灌客栈的绿植和花卉。
在双廊镇如月的客栈里,15间海景客房,购置的是日处理污水能力1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购买设备加安装,总花费将近10万元。
在污水处理方面,客栈面临的问题是,按照要求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后,必须外运到指定的污水处理厂,未来这必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日常开支,而目前,有关部门也还没有指定的污水处理厂。
房屋建设
手续合法才能获得合法经营
根据《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整治范围内的客栈酒店必须房屋建设手续合法,但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海景客栈聚集的双廊镇,还是环洱海边的其他地区,一些客栈的运营模式是外来投资商从当地农民手中租赁宅基地,建设海景客栈,并投入商业运营。
对此,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明周认为,这样的经营模式,从法律角度而言,是存在问题的。按照我国《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向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一处宅基地,若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将不会得到批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于宅基地的流转,法律是有限制性条件的,也就是说,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来流转;对于非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者采取“以租代买”获得使用权,法律是不允许的。
刘明周介绍说,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农村房屋,只有符合条例、规划以及依法取得相关批准手续的,才会得到法律保护,当因风景名胜区建设需要毁坏农民合法的房屋时,国家会依法作出补偿,而那些违法建筑,不会得到法律保护,将会由综合执法部门依法拆除,违法行为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游客反应
海景房哪都有,洱海只有一个
“如果没有了海景房和海景餐厅,你还会来洱海玩吗?”在双廊,记者随机面向30位来自全国各地游客抛出的这个假设性问题,得到的肯定答复是29票。
当然,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假设性问题,洱海不是不允许开设海景客栈和餐厅,而是为了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对客栈餐厅的经营许可做出了必要的硬性要求。
绝大多数游客认为,大理除了洱海还有很多可以玩的、可以去发现和体验的,就给洱海一些喘息的机会吧。就算住不了海景房,也还会来大理,“海景房哪都有,洱海只有一个”。
官方举措
引导游客更环保地消费洱海
阴历3月正逢大理州最有代表性和最热闹的节庆之一——大理三月街,一边是政府铁腕治理洱海,一边是纷至沓来的八方游客,大理保护洱海的“攻坚战”也受到各方关注。记者在双廊镇街头采访中发现,很多游客表示出对洱海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洱海清,大理兴。从大街小巷的标语可以看出,“全州上下 全民参与洱海保护”的气势如虹。在大理州旅发委副主任席玲看来,作为旅游主管部门,当务之急除了积极配合开展“七大行动”,还要积极做好对游客的引导。
说起大理的旅游资源,席玲很自信。她告诉记者,随着大理游客中自由行占比的增加,游客游大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苍山、巍宝山、鸡足山去徒步,全域旅游在逐步升温。
席玲表示,大理今后会组织更多“零污染”的体验类赛事,通过这类活动来引导和传递保护洱海的理念。在即将到来的三月街,将举行自行车比赛、音乐节、旅游商品展销等活动。
那么,对游客的引导,旅发委还将有哪些实际行动?
席玲告诉记者,“在保护洱海的前提下,我们也在探索和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引导游客来大理后,暂时不能住在洱海边,大家还可以住在大理古城、沙溪古镇、巍山古城,还可以骑行环游洱海,在苍山慢步道上面朝洱海,感受春暖花开的魅力。”
同时,在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方面,旅发委也在积极开展工作。3月下旬,大理州客栈民宿行业协会成立。
另据席玲透露,大理州旅发委目前正在积极讨论和研究制定“大理州客栈行业管理办法”,在当前“洱海保卫战”的推动下,保护洱海将成为“大理州客栈行业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将成为客栈经营主体参与相关评定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席玲坦言,这次大面积核查后,客栈和餐厅的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一方面,一些达标的单位将继续开业;另一方面,一些意识到自己不能达标的客栈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自建污水处理设施。从远景来说,通过此次整治,将还世人一个更好的洱海。
洱海数据
洱海作为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最近因大理政府“攻坚战”式治理以及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颗滇西明珠成了云南乃至全国湖泊界的网红,备受各方关注。洱海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条,1999年洱海水质II类。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县18个乡镇。
根据大理州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全年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5个月为Ⅱ类。相比之下,2014年和2015年,洱海的水质达到II类的月份分别是7个月和6个月,整体水质出现下滑的趋势。2017年初,洱海一度连片集中爆发蓝藻。有分析称,目前,洱海正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保护治理的“拐点”,水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已经到了必须开启“抢救模式”的时刻。(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如月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