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彝乡 | 舌尖上的武定乡村土味——红豆腌菜汤

昨天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老妈说她在打豆,趁着这几天家里不是很忙,把前久拔回来的花豆先收拾一下,过两天就要开始瓣包谷、打谷子了。

花豆,有的地方称之为红豆。说起花豆那是每一个生长在农村的武定人最熟悉不过的一种干菜了,它一度伴随着我们走完一生的饭桌,甚至祖祖辈辈、生生世世……

记忆里,花豆汤是家里的一道家常菜。那时候家里困难,街子上也买不到什么新鲜的菜,一到缺菜的季节,老妈一个星期都会煮上两次花豆,再切上一段腊肉放在一起煮,煮熟后那种腊肉的飘香和豆汁浓郁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老妈亲手腌制的酸菜,那个汤、那个味,现在想想都是口水……

所以,每次煮花豆的时候我都能多吃一碗饭。

后来,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去读书,仍然吃的是花豆汤,而且是一日两餐,三年如一日。在这三年里总算是吃怕了,因为学校的食堂每天都要煮一锅上千人吃的花豆,煮出来的花豆都不是很葩(注释:pa,软,易嚼),再加上腌菜的味道也不是很正宗。

所以,在那三年里唯一最不想吃的就是学校食堂的花豆汤,这也许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深的印象吧。

长大后离开了家,远走他乡。家里的花豆汤又成一种故乡的味道,一种乡愁,一种思念。在外奔波的十多年里,很多时候做梦都不是讨媳妇,不是啃骨头,而是在吃阿妈煮的花豆汤。那时候在外地,如果哪个老乡突然煮了一锅花豆,那是完全可与满汉全席相媲美的。当时,很多外地人都不能理解,云南人对花豆汤的这种情愫,确实不能理解,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

如今回到了家乡,依然对花豆汤情有独钟,每个星期都会吃一次。现在的你,还怀念这个味道吗?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