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瑞丽勐卯宴的大院子,一排簸箕格外吸引目光,当食客们满心欢喜地凑近一看,现场响起惊叫声、欢呼声, 场面还一度失控。这是因为簸箕里装的竟然是正在蠕动的各色昆虫。
翻山越岭找山螃蟹和蚂蚁蛋
云南适合动、植物的生长,这里的昆虫不仅个头大而且营养丰富。为了吃到最地道的昆虫宴,天才蒙蒙亮,我们便跟随德宏州旅游协会餐饮分会会长、荣丰公司总经理张国荣踏上了寻虫之路。
鼎鼎有名的“云南十八怪”中,昆虫就占据两席——“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出发前,他提醒我们要做一些防护措施。喷上防虫喷雾防止被虫子叮咬,涂上瑞丽姑娘用来防晒的“老缅粉”,防止晒伤之余还有清凉的感觉。我们要赶往当地一个德昂族寨子和一个傣族寨子,在村民的带领下进山采购应季的食材。张国荣今天要找的,是在当地菜市场里买不到的食材,这些食材的季节性很强,数量也少。跟随村民进山采购,等待我们的是未知与新奇。
深入林子大约一小时后,大家来到了一片低洼地,张国荣和村民开始在地上寻找洞穴。突然,张国荣蹲坐下来,指着地面的一个小洞悄声说:“你看这个洞,螃蟹就在里面,它吐着泥巴呢。” 待村民仔细查看后,才笃定地去掏。掏山螃蟹还要看季节,雨季会很多。一上午时间,村民们就逮了半斤多山螃蟹,尽管不算太多,但我们很兴奋。
张国荣一直念叨着瑞丽特色美食“蚂蚁蛋”,称蚂蚁蛋是瑞丽特色,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极佳,但寻找的过程却极其艰辛,不仅要挖地三尺,还要忍受蚂蚁的叮咬。下午四点半,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蚂蚁窝。张国荣告诉我们,有蚂蚁的地方草比较绿,当发现红红的小蚂蚁,一直跟着它就对了,“因为蚂蚁筑巢的时候,把地面弄得有点蓬松,地比较透气,草就长得茂盛一点。”
蚂蚁窝里都是蚂蚁蛋。他从蚂蚁窝里拿了一块粘土,示意我们看土块上密集的红色小蚂蚁。原来瑞丽地区叫的蚂蚁蛋,其实是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最大的、白色的那个,将来会变成蚁后,蚂蚁蛋都是蚁后产的。掏完蚂蚁蛋,村民把蚁后放回窝里, 并重新盖上土。他们笑着说,“明年来找还是这个地方,就还有吃的。”回村的路上,一位村民见到路边有一截干枯的木头,像是发现了宝贝,劈砍起来。这让我们很好奇。村民告诉我们,他凭感觉就知道这里面会有能吃的虫子。在当地少数民族村寨,老百姓很少种菜,常常是到田野山林去挖野菜,见虫就吃在寨子里算常事。
虫虫滋味
带着食材回到餐厅,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大厨的了。张国荣的饭店在当地是最大的,几乎每天都很火爆。尽管这些虫子菜仅占饭店营业额的 10% 左右,但却是吸引顾客的招牌菜。
生竹虫水果沙拉、油炸沙虫、凉拌蚂蚁蛋、酱蟋蟀、山螃蟹……看起来虫子的烹饪方法并不复杂,和其他的菜肴类似,相对侧重于凉拌和油炸。经历寻找食材的艰辛,面对着丰富的虫宴,大家内心已经少了些许的恐惧,多了一些珍视。但真的要动起筷子把虫子送进嘴巴,还真需要勇气,得使劲闭上眼睛一把塞进嘴里。腌制过的胭脂果上,活着的竹虫还在蠕动,舀起一勺果酱带一条虫子送进嘴里咬下去,果酱的酸甜混合着虫肉的细腻,的确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沙虫可以说是我们见过最惊悚的虫子,比起竹虫,它的个头大得多。鼓起勇气把它塞进嘴里,才咀嚼了一两下,恐惧就被打消了,酥香的口感溢满整个口腔。目光转移到凉拌蚂蚁蛋,这小小的一盘蚂蚁蛋真是凝结了太多汗水,在小米辣和酸醋的陪伴下,蚂蚁蛋的味道像一股清甜力量冲出味蕾,加上青笋的清新,丝毫不会联想到让人生腻的高蛋白。蚂蚱即蝗虫,在云南其他地方也比较多见,德宏的蚂蚱很肥,吃到嘴里,酥、脆、香、鲜,味道极佳。其他虫菜也轻松下肚,渐渐会觉得,昆虫菜还挺下饭。
富含营养素的虫宴
在德宏可以吃的昆虫不下 60种。张国荣猜想德宏山区老百姓有吃虫习惯的由来:一头猪要养一两年才可以杀,获得蛋白质的来源数量少、周期长,很多老百姓一到昆虫可以吃的时候,就漫山遍野到处去找。“所以在好吃的同时,补充了蛋白质。”他也常鼓励顾客和他一同去寻找食材、挑选食材。带动食客寻找食材,到少数民族村寨体验生活,向老百姓学习怎么做饭和怎么吃,使张国荣了解到了更多元的餐饮文化。目前,全世界总共有 1900 多 种 昆 虫 被拿来当食物吃。这些昆虫大都富含人类需要的营养素。像毛毛虫,一只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28.2 克,一天只要吃两只,就可以达到当天蛋白质所需含量;而螳螂一只的钙含量是 35.2 毫克,等于喝 35cc 的牛奶所摄取到的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