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庆黑火腿: 烟熏出来的求爱神器

黑火腿不是真的黑

说来也巧,去黑尔的时候,途中在龙庆乡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在干净的小街边吃了当地的饵丝,味道鲜美,至今让人难忘。后来才知道,那碗饵丝就是用龙庆黑火腿熬出的高汤做的汤底,所以,味道格外鲜香,自然而浓郁。我想,再高级的厨师,怎么玩弄各种调料,也配不出这个味儿来。

龙庆黑火腿其实不是真的黑。它外黑内红、味香肉美,在成为家藏名菜、馈赠佳品之前,在龙庆人家的节日餐桌上或县乡餐馆的客宴上,最常见的就是这净洗煮熟、精刀细切、色润味醇、香气四溢的黑火腿。可以这样说,在各家各户的大锅小灶上,黑火腿已经不知不觉成了师宗县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黑火腿外表乌黑油亮,板平结实,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用手指按按,铁得掰都掰不动就是上等的黑火腿了”。用锯刀顺着火腿的关节、骨胳走向,把黑火腿大卸八块,然后用刀划成大块,红鲜白嫩的火腿肉便呈现出来,层次分明。红的如霞,白的似云,油光一闪一闪,暗香阵阵。当地人经常将黑火腿用淘米水洗净后煮熟,再细切成小块,有棱有角,丰盈晶莹,浓香满厅,沁人心脾。食在口中,滋润柔韧,香醇无比。

海拔2000米的火腿房

龙庆乡束米甸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3℃,有着高寒冷凉的气候优势,空气湿度小,对火腿的天然发酵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7年,陈武斌在家里老人的指导下开始自己钻研黑火腿的制作工艺。一开始,他腌制了三四十条火腿,因为经验不足,其中一部分都坏掉了。第二年,陈武斌总结经验,腌制成功了七八十只火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过亲朋好友的不断试吃和乡里乡亲的口口相传,知道陈武斌腌制束米甸黑火腿的人越来越多,订货量也大大增加。“第三年开始,我们就腌制了200多只火腿,一到中秋、年前,电话都接不完,订货的人太多了,自己家吃的都没有。”

陈武斌说,黑火腿从初加工到成品一般要经历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时间,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截肢、上盐、腌制、烘烤、挂熏五个步骤。说着便带我们到他的火腿加工厂参观。说是一个火腿加工厂,其实就是一些土木结构的房子,满是烟熏的味道。打开灯一看,不禁让人大开眼界:火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从屋顶开始一直高高地悬挂下来,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这些都是还不到年限或者是还没出售的火腿,只要没卖出去,黑火腿就只能天天在屋子里用烟熏着,最长的可以熏上四五年,火腿会越来越香。”陈武斌向我们介绍,用来熏制火腿的柴禾是麻栗树的老树根,需要到附近的山林里寻找。

黑火腿的秘密

农历霜降以后,陈武斌开始一家一户寻访,附近村民家自己放养的原生态土猪宰杀之后,便可将其四肢截下,收购回来。彼此熟悉之后,一些村民就会主动向陈武斌提供生猪腿,陈武斌则负责把好质量关。猪的肉质好、吃农家饲料,这些就是他的收肉标准。陈武斌说截肢下来的猪腿形状,最好如乒乓球拍,圆而扁平。这样,腌制好的火腿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便于上盐腌制。

火腿的饮食人生

龙庆黑火腿食法多种多样,除煮透熟食外,还可炒食、蒸食,既可与其他菜类“同台汇演”,也可“独树一帜”,味道都堪称一绝。火腿的玄妙在于,或多或少,都能轻轻松松用它做出一桌子菜来。上等的黑火腿,虽然不属于天价食材,但毕竟由于吃饭的人少等一些限制因素,火腿还不是家中厨房里的必需品。对于火腿本身来说,大多数时候也都是作为配菜,不会在烹饪中被大量使用。炖汤、蒸鱼、蒸蛋时的奢侈点缀,成为带来咸鲜味道的深刻味觉体验,很少成为宴席上的大菜主角。

龙庆黑火腿在做法上也同样纯粹直接,就是炖汤、小炒菜、清蒸,没有太多的花样,却口口好吃又接地气,充满了乡民们质朴纯真的特质。赵焕真向我们介绍,三年以上的生切火腿,需要纯瘦的红肉部分,切成薄片即可,入口即化,回味无穷。“男人们喜欢配上老酒生吃火腿片,别有一番风味。”赵焕真说道,火腿猪蹄部分切割成薄片清蒸,或是熬汤也很美味。还有火腿的骨髓,比起新鲜骨头内的骨髓,吸起来更是鲜香,多了一份油润和时光留下的香味。

黑火腿不仅味纯正,而且口感极佳。特别是三年以上的黑火腿,可以切成薄片生吃,入口即化,如果再配上几盅陈年老酒,更是天造地设的美味。

火腿本身的滋味浓郁,赵焕真说把火腿切片铺在鱼上清蒸,火腿的鲜味会渗入鱼肉中,清鲜的鱼肉多了火腿的脂香而变得更加肥美。火腿切成小丁,与凋匀的鸡蛋一起隔水蒸,更是一道美味。碗中的鸡蛋蒸到恰好凝固的状态,软滑自在,在微微颤抖着被端上桌的同时,散发着一股幽幽的火腿油脂香。难得的是鸡蛋的味道与火腿互相呼应,融为一体。还有,姜片火腿,不仅风味独特,还可以驱寒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