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砖 茶

在普洱茶的各种形状中,砖形最为简单、直观、便捷,既方便制作,也方便包装、运输、收藏,但它出现的时间却最晚,实在令人奇怪。明清至民国间各种文字资料,均未见有记录砖茶的只言片语。

台湾邓时海先生作《普洱茶》,收录有他自己鉴藏的数十款上世纪初叶的老茶,其中只有一款“可以兴茶庄”制作的、重十两(375克)的砖茶,这是仅见的私人茶庄制砖茶的实物。(作者断定为70年陈期,不知何所据?)而官方有史可查的砖茶,应当始于1967年下关茶厂改紧茶为砖茶之时。心脏形紧茶历来为供应西北少数民族饮用、供奉的专用茶,因其形制特殊,只能纯手工生产,效率低下,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下关茶厂工人都去闹革命了,无法完成省茶叶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而边销茶又是政治任务,非完成不可。于是,经省公司同意,在配方不变的情况下,改紧茶为可用机械生产的长方形砖茶,重量为每块250克。因使用的是紧茶配方,用料较为粗老,杂有老叶、细梗和茶末。

后来,很多茶厂也陆续生产砖茶,可能出于其工艺简单、可以减少装布袋的工序而增加效率的缘故,但并未完全按照紧茶的配方生产,如勐海茶厂的“文革砖”(内飞上印有“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字样),因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而极为出名。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渥堆熟茶工艺出现后,也生产了不少熟茶砖,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唛号7581的昆明茶厂生产的“73厚砖”,此茶砖用料粗老,因为间杂有老叶茶梗,比较泡松,无法压得太紧,故名厚砖,虽然是熟茶,配方倒与紧茶异曲同工。虽说茶汤带有浓烈的沉香,不过是因为重度发酵再经过数十年陈化的木质香而已,倒不是工艺、原料上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

砖茶中还有勐海茶厂的7562也是较为经典的一款。这是一款熟茶,相比7572和7262等饼茶用料更细嫩一些,发酵程度界于二者之间,既保持了熟茶的醇厚顺滑,又保留了细嫩茶菁带来的香气,算得上是一款比较成功的砖茶产品。

当然,普洱茶进入茶企百花齐放、品种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以后,各厂家也打破了只以粗老料制砖茶的习惯,各种古树茶和高等级茶、生茶和熟茶,都已经以“砖”的形式出现,重量也从传统的250克,增加了如400克、500克、1000克等规格,也有厂家推出9克、12克的专供品鉴的小砖,还有的在成品上压出分界格线,使砖呈略有连接又便于拆分的小块状,消费者不用工具也可轻松分茶。砖茶的生产呈现出不拘一格的新风貌。

倒也有很少厂家仍在生产传统意义上的砖茶,极粗老的料,不适合清泡,只适宜熬煮后用来打酥油茶,却正体现出它的浓厚朴实。

时代在变,人在变,茶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