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楼厅面经理邓启仙自从2004年12月入行餐饮业开始,只有四个春节是在文山西畴老家过的,她已习惯了春节不回家,时至今日,她仍然记得2005年春节。
彼时,邓启仙高考失利在家赋闲半年后逃离家乡,独自一人来到昆明西山区的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没有了亲友的压力,浑身轻松,一个人在昆明过年,完全不难过,反倒是有一些小兴奋,“来到昆明第一次见到了下雪,那年的年三十,火锅店下班以后,经理带我们进KTV唱歌,还在西山区政府广场前放了烟花,这些都是我之前在电视上才见得到的场面。”
▲熙楼餐厅摆设
火锅店要求服务员每天必须穿小布鞋,冬天又冷,一天下来,脚生痛。作为服务员,邓启仙还要负责洗锅圈,每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左右是她的上班时间,一个月下来,能拿到三四百块钱,餐馆包吃住。在餐馆打工,工资虽低,但也不至于挨饿。
▲熙楼餐厅包间
一年以后,邓启仙换了上班地方,干的仍然是餐饮业,她已经是领班了。在外打工十多年,她换了很多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餐饮行业,她说,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生活所迫入了这行,一旦入了这行,就很难再走出去,因为在餐饮行业,同事之间的人情味似乎更浓一些,而且,在工作期间,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客人,听他们的言谈、观他们的举止,令人经验备增。
▲熙楼4楼的牛肉火锅餐厅
邓启仙不是不想离开这个行业,她干过服装销售、眼镜店售货员、野生主持人,干来干去还是干回了老本行。已经32岁的她现在不考虑换行,只想把餐厅里的事情做好。为了干好这一行,她专门跑去北京的海底捞当了七八个月的服务员,邓启仙在海底捞的结论是,“他们的模式很难被复制。”
▲厅面经理邓启仙和员工沟通工作
▲邓启仙检查员工工作
在熙楼,邓启仙手下最多有七个主管、八个领班,整个厅面团队全部加起来有五六十个人,餐厅的事情千变万化且繁杂,非常考验协调能力。没有上过大学是她心里的遗憾,为了弥补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她自学餐厅常用英语,“一般的餐厅常用英语可以应付”,甚至,她还学习了简单的PS技能,“简单P个图是没有问题的。”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让这个没有上过大学的昔日服务员变得越来越自信。
▲熙楼餐厅4楼天台可以俯瞰翠湖公园
今年春节,熙楼的23个包房全满,包房里一半以上是18到20人的大桌,邓启仙七天都要上班,“别人聚会的时候,就是干我们这行最忙的时候,”鸡年春节来临前,邓启仙通过调休回了一趟老家,和家人吃了一顿年猪饭,算是提前把春节过了,“只要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就是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