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国彝乡 楚雄好地方”旅游推介走进昆明,楚雄州旅发委主任王若舟及各县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通过名片展示、旅游资源和产品展览等多角度宣传楚雄旅游,提升“中国彝乡”的知名度影响力,并诚邀八方宾朋到楚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感受天成盛景、触摸彝族文化。
成绩:2016年楚雄旅游工作亮点频现
2016年是楚雄州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的一年,楚雄州共接待国内游客2535万人次,位居全省第6,同比增长24.9%,在全省排位比2015年上升1位;实现旅游总收入178.18亿元,同比增长68.6%,增幅位居全省第2,总量位居全省第8。
除了数据上的增长,在编制规划工作方面,楚雄州组织编制完成了《楚雄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楚雄州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旅游文化品牌策划》等一批策划、规划,奠定了实施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三大发展战略的基础,为全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作指导。
楚雄以古人类、古生物、古文化的独特资源引领楚雄全州的旅游经济发展,以文化为灵魂,推出了反映“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三张名片的旅游宣传品牌,创新和丰富了楚雄旅游宣传营销的形式。着力开发和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禄丰世界恐龙谷二期建设项目、楚雄大紫溪山基础设施项目等一批特色性、带动性、市场性强的旅游重点项目。2016年全年共完成投资37.5亿元,截止2016年12月底,楚雄州全年共签约旅游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300亿元,旅游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7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4.1%。武定狮子山、紫溪生态旅游文化城等项目签约落地。
此外,2016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禄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应聪荣列其中,获得“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优势:独特资源掀起云南民族风
楚雄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3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世界恐龙谷、彝人古镇、紫溪山、博物馆、土林、武定狮山),还有一个国家4A级景区待批。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个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已经成为楚雄的重要产业。
从产品业态来看,楚雄已经形成了民族历史文化、古镇休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系列和特色旅游商品系列等。“随着全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王若舟说。
从区位线路看来,楚雄彝州地处七彩云南地理中心,是昆明—楚雄—大理—丽江滇西黄金旅游线上的必经之地和昆明—楚雄—攀枝花—西昌—成都滇川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昆明—楚雄—玉溪—曲靖—红河滇中国际旅游圈的核心地区。目前形成了一条从昆明出发到禄丰世界恐龙谷—楚雄市彝人古镇、紫溪山、博物馆—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姚安光禄古镇、百果园—大姚石羊古镇、三潭瀑布—永仁方山—元谋土林、元谋人博物馆—武定狮子山、己依大裂谷—昆明的旅游精品环线。
楚雄州旅发委主任王若舟在推介会上介绍,楚雄旅游节庆异彩纷呈,有民族文化类的永仁彝族赛装节、双柏虎文化节、楚雄彝族火把节等;有历史文化类的禄丰恐龙文化节、大姚孔子文化节等;有生态文化类的大姚插花节、姚安荷花节、武定牡丹花节等;也有美食文化类的紫溪山樱桃节、南华野生菌美食节等。“在楚雄可说是季季有节日、季季有活动,其中的彝族赛装节、彝族火把节是全省重点打造的民族节庆品牌。”王若舟说到。
目标:2020年 旅游收入翻三番
2017年是楚雄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王若舟在推介会上表示,2017年的目标是力争全州接待国外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21.95%;实现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44.8%;完成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和旅行社景区景点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确保完成旅游投资100亿元以上。
“十三五”时期,楚雄将认真按照“三核(楚雄彝族文化旅游核心区、禄丰恐龙文化旅游核心区、元谋人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三区(武定生态文化温泉旅游度假区、永仁生态文化阳光康养旅游区、两姚古镇文化乡村旅游区)两带(境内金沙江峡谷旅游带 、境内哀牢山生态旅游带 )”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六走廊一环线”的旅游产品线路建设任务,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全域旅游、品牌引领、集聚融合、项目带动、绿色发展6大战略,狠抓传统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新业态培育、全域旅游富民、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旅游宣传促销等10大工程,突出抓好“一条龙(禄丰恐龙)、一个人(元谋人)、四座山(狮子山、方山、紫溪山、哀牢山)、四个古镇(彝人古镇、石羊古镇、光禄古镇、黑井古镇)开发重点,充分发挥楚雄气候、阳光、生态、人文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较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彝乡”旅游品牌和休闲度假康养旅游胜地,努力把楚雄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四季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到2020年,楚雄将力争实现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比全省年均增13%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比全省年均增长21%高出9个百分点以上,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