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寻甸县柯渡镇,用科技打造现代“红军长征纪念馆”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台“长征路万里行”节目组来到对红军长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云南寻甸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录制节目。记者走进纪念馆进行参观,在科技的引领下去追忆那段峥嵘岁月,见证先辈风采。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柯渡镇位于寻甸县西南部,距寻甸县城72公里,距云南省会城市昆明82公里。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明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柯渡,对柯渡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10月云南省政府在柯渡镇丹桂村建立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建馆后每年都有上万人到这里来追忆红军长征的革命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由“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两个展区和“办公区”三部分组成。据介绍,就是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对抢渡金沙江作出了具体研究和部署。修缮后的纪念馆由过去的1534.4平方米扩展到2128.91平方米。展馆内运用多媒体声光手段,以影片、视频等方式真实再现当年红军长征史事,并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灯、草鞋等实物陈列布展。在这里,央视报道团体遇上了在此实践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们。

(VR看历史)

据了解,华东理工大学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双百双千”工程,派出学生及教师团队定点支援云南省寻甸县,而此次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们正是其中成员。他们的实践活动致力于将VR技术应用于红色纪念馆的场景数字化建设,采用360度全景VR技术、虚拟空间、虚拟场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完成高质量采集文物影像、储存并远程传输等博物馆建设。

“对于新闻播报来说,运用一些新媒体的手段和新媒体语言,可以使表达变得更加流畅清晰。”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体验了一把红色历史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后,央视新闻记者发现同学们所做的VR技术应用和央视新闻的H5、数字化博物馆探索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VR技术,游客来到寻甸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可以获得“再走长征路”的沉浸式体验。而央视新媒体对数字化博物馆做出的探索,正是利用全景的VR相机做出一个结合手机等终端设备的VR体验式全景地图。使用者可以选择场馆内的不同场景,并通过全景相机实现对场馆不同场景的360度无死角放大浏览。

用科技打造现代“红军长征纪念馆”,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红色历史文化,进行爱国红色教育。参与实践后,华东理工大学的同学们都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机会大家更深刻地体悟到革命精神,从前只存在于书本中的红色教育也变得鲜活起来。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字丹瑶 实习生 李应润 文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和节目录制片段截图

见习编辑 沈艺

审核  韩怡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