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将代替2017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7),成为旅游民宿建设与发展的全新指路标。
相比旧版本,新“国标”在旅游民宿等级划分、健全退出机制、体现发展新理念,体现文旅融合等方面有了诸多变化。时隔两年,民宿又出新“国标”,原因究竟为何?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今日"对话"行业专家、民宿主人,探寻新“国标”落地后民宿行业新风向。
旧规难控新局 新“国标”成"及时雨"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将民宿短租作为国家支持发展分享经济、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为民宿业的发展规划好了蓝图。至此,民宿业开始了"大步快跑"之路。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中也指出:"去年,我国共享住宿业交易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参与房客数为7945万人,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
民宿业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和体验,一路迅猛发展,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卫生、安全等问题,民宿市场开始愈加复杂,旧“国标”难以满足如今市场的良性发展的需求。所以,出台新“国标”,变得很有必要。不少行业大咖都认为,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正是针对市场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化的管理。
▲张晓军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表示,2017年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7),随着行业的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修订,以满足民宿进入市场与政府双主导后的需求。"时隔不到2年时间,对同一个行业标准进行修订,这是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宿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新举措、新手段。" 张晓军认为。
▲袁兵
云南省旅游业协会会长袁兵认为,新修订发布的民宿业“国标”对促进旅游行业发展起到了补充、规范、引领作用,较好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民宿业适应新业态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其次,新标准重点突出,对民宿业在卫生、安全、服务、运营等方面有明确可评定的依据,体现了标准的约束性,建立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另外,新标准在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扩大就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袁兵也坦言,标准的制定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必然要回到行业中接受市场检验,不断完善,使民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2变3,让民宿评级更精准
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是行内关注的焦点。在2017版“国标”里,旅游民宿的等级评定被划分为金宿级与银宿级。而此次新版中,将旅游民宿等级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档次,等级划分更加细致,更具操作性与推广性。
▲赵国雄
云南省旅游饭店行业协会会长赵国雄指出,"两个等级其实很难将国内层次规模不一的民宿产品进行完全划分,一高一低,那处于中间的民宿又该归于何类呢?制定的标准,还是要能够服务市场,能够回到市场中去。评选拔尖的星级民宿,最终的目的也还是要带动提升民宿行业的整体水平。"
▲聂孔明
对此,民宿主们也是对于星级评定持积极拥抱的态度。大理菩提尘隐轻奢度假别墅酒店聂孔明告诉记者:"将民宿划分等级更细化,对民宿来说肯定是好事。首先就接受度来说,星级评定会比金、银评定更为消费者认可;其次,而由2变3,则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将民宿业进行了再次细分,会更有利于民宿发展。"
▲李海忠
大理市客栈协会会长李海忠还针对评定提出更加细化的建议,在评定星级的过程中,除了硬件基础设施条件,还可以加入民宿特色等个性化评判内容。"大理市客栈协会一直在与大理文化和旅游局协商,在遵从新公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基础上,为大理地区划分的星级客栈加入更多文化前缀。比如:传统文化五星民宿、海景特色五星民宿、工艺品创作五星民宿等。"
退出机制,倒逼市场回归良性
近年来,住宿业在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问题被多次曝光后,引起了消费群体的担忧与议论;旅游民宿作为新兴的住宿业态,2019新“国标”对此提出了更严格、更细致的要求。
如在基本要求里提出配备必要的防盗、应急、逃生安全设施,这是2017版里面所没有考量到的细节。同时,新版要求星级评定实行退出机制,将"出现卫生、安全、消防等责任事故"、"发生私自设置摄像头侵犯游客隐私等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其他事件"这两项列入"一票否决"。而且经评定合格可使用的星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进行复核。
▲商亮
"久栖"连锁品牌民宿云南区负责人商亮表示:"从民宿客栈行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政策的出台,对有一定规模的民宿客栈是有利的,但一部分单体民宿客栈会面临消防不过关、卫生、税务、特种行业经营资质等多方面正规化挑战。不过,民宿客栈行业得以设立有效门槛,民宿客栈行业将结束‘野蛮生长’时代。"
▲朱伯威
昆明市旅行社协会会长朱伯威还建议:"新‘国标’今后还需在管理上以标准为基础,把执法检查和投诉管理都归入硬性标准范畴。让民宿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权益都得到充分的保障和维护。"而于涛也表示,"在新版标准的指导下,各地应尽快建立民宿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所涉及的安全、卫生、消防、身份信息录入、接待服务、旅游景区、民俗民风等方面进行考核,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文旅融合,让文化为民宿赋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国标”也充分体现发展理念,更加重视文旅融合,更加注重民宿文化的打造。
例如,要求民宿的环境和建筑要体现当地特色;室内外装修宜体现文化特色,有相应的主题;接待人员应熟悉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要求民宿主要参与地方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和推广活动,并引导游客体验地方文化活动。张晓军也认为,"新‘国标’更强调旅游民宿的文化内涵,强调民宿是一种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强调民宿的文化属性,充分肯定及要求民宿要建设成一种文化旅游产品,这是文旅迭代升级之后的新标准。"
▲关保昌
而作为民宿业重要的分支,乡村民宿在新“国标”下,又该如何思考和发力?在云南省乡村旅游协会书记、副会长关保昌看来,"文化是民宿的核心,如今民宿新‘国标’的落地,也再次印证了民宿文化的重要性。而对于依靠乡村而生的乡村民宿,更应该着重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向个性化、精品化发展。"如何挖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忘初心是根本,虽然现在‘网红民宿’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但是乡村民宿在经验借鉴上不能只学皮毛,不思精髓。不要认为在乡村建成一个精品酒店风格的民宿就成为了乡村民宿,要多考虑和乡村环境、民风、民俗的结合。"此外,他还强调,"做好乡村民宿,就应该在保留乡村民俗文化情感与尊重的基础上,依靠并发挥各个乡村的特色,从而延展出个性化服务理念。最终达到‘以乡村孕育民宿文化,以民宿反哺乡村发展’的目的。"
对此,李海忠也认为,无论是几星级民宿,整个行业还是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准文化定位,促使整个行业向多元化、有序化发展。"我们认为在民宿登记事项中,还应报备民宿相应的文化发展主题,突出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助力文旅融合。例如大理的喜林苑,突出的就是传统的白族民俗文化。"
在这一点上,聂孔明和他的民宿正在如此践行。"将民宿与地方文化特色结合,本身就是民宿在个性化路上必要的探索和实践,也是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民宿发展的必经之路。"据介绍,目前,菩提尘隐已将大理以景取胜、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全部浓缩成十几条极具特色的私人定制路线,苍山徒步、凤阳邑茶马古道等皆在其中。
标准已出,究竟如何评定?
▲贺双全
针对新“国标”的出台,大理市客栈协会秘书长贺双全表示,非常乐见其落地实施。"新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民宿行业行为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疑惑。"标准已定,可最终这一标准应由哪个部门贯彻、监督?又由哪个部门对民宿进行星级评定?评定标准是否符合当地民宿行业的发展环境?"
这一系列疑问也困扰着受访的民宿主。新“国标”的星级评定标准下的冠星民宿是否与市场认同相一致?专家评定的星级民宿是不是就是市场所认可的?大家纷纷表示,民宿的星级评定应该有益于民宿的市场化发展,且应与地方性管理办法相契合。
对此,记者从云南省旅游饭店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星级评定工作,并且还将组织一批专业的星级评定员按照民宿标准开展相关评定工作。
新“国标”一出,难免会引发行业的关注与讨论。但是不管怎样,民宿从业者都应该做到澄心涤虑,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游客创造独特体验。在新“国标”的助力下,希望星级民宿不断涌现,群星闪耀之下,照亮民宿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令民宿真正成为旅行住宿的美好选择。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肖傲 施颖 代基凯 李亚 字丹瑶 杨舒然 韦然然 文
编辑 孙帆 沈洪森
审核 胡四美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