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走这片来自香格里拉的“浮云”,脆滑爽口......

黑木耳,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

目前,在国内木耳有8个种,云南现有7个种。香格里拉、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特大生产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其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

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来自香格里拉打芝坝的野生黑木耳。打芝坝被誉为"天然黑木耳之乡",拥有3300亩野生黑木耳林,每年的年产量都在4吨左右。这里的木耳绿色、天然、营养,供不应求,是诸多食客口中的宝贝。不仅在国内畅销,更是出口到日本。

打芝坝黑木耳历史悠久,很久以前这里就有少量的木耳林和黑木耳,大部分都是供自家食用。经过祖辈好几代人的摸索和积累,才形成了如今有迹可循的成功经验。

木耳杆一般在清明节前后砍,在林子里放一年,木耳杆接受纯天然的菌苗发酵一年,到第二年春季,木耳杆已经脱皮,然后将其搭架,之后接受天然的雨水滋润,木耳就会随之生长出来。

据村民介绍,曾经有人为了让黑木耳增产,会选择人工种植和浇灌黑木耳,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接受纯天然的雨水和自然发酵,木耳架上才能长得出木耳。此外,这种野生的黑木耳,只有在打芝坝这个地区才能生长,可谓是一奇。

虽说是上天的恩赐,但是想要长出更多的黑木耳,还是一门技术活。这里的木耳杆如果砍粗了,木耳不会长出来。只有在10-15公分粗细的木耳杆上,木耳才会生长出来。而与此同时,这里的村民感谢上天的眷顾,也懂得珍惜的道理。凡是低于10公分的木耳树,为了生态,村民们会保护起来,坚决不砍。而且砍伐的周期,控制在两年循环一次。

这里的黑木耳与其他黑木耳不同,有着更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没有任何农药残留。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铁、钙、磷、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能益气养身、润肺补脑、轻身强志、断谷治痔、和血养荣。减少血液凝块,防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黑木耳经手工采摘晾干后,背面会略呈灰白色,身干肉厚,耳痕清晰,闻起来清香悠远。

发泡之后,口感细腻爽脆,嚼起来韧而不硬、软而不烂,不管是炖煮还是煲汤或烹饪,都能激发出鲜美的味道。无论怎么做,都是对自己味蕾的奖赏。

食用小贴士:

在食用木耳之前,需将木耳用温水泡发2小时,或凉水泡发6小时。泡发后,需用沸水焯2分钟左右,以去除木耳成长中的其他杂菌。

当水分慢慢渗入,木耳慢慢舒张到原来自然生长的样子,还有阵阵木耳特有的菌类清香,就可以尽情享用这朵来自钟山大田村的自然之物啦!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肖傲   文

孙兵  图

编辑 孙帆

审核 罗霞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