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中,漫观历史外的云卷云舒

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

最后,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

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

包容了爱恨,

超越了生死,

通过漫长岁月,

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读完蒋勋先生的这本《吴哥之美》,像是一次心灵之旅。目光跟随着一行行文字,仿佛能触摸到吴哥城墙的斑驳,侧耳倾听,又像是位古老的哲人在无声地诉说。

左眼古墓,右眼年华

《古墓丽影》在这里取景,无疑是因为在斑驳的绿荫下,寺庙坍塌的塔墙被巨大的树木根系所缠绕,这样的景象天然中就带有探险者向往的神秘气息。当你走进并置身于这座庙宇,你会发现,电影中的影像和自己的想象,都没有眼前所见的一切来的震撼。

想象一下,在你徜徉于塔布隆寺的甬道,抬头仰望那让人惊叹的粗大的木棉枝干,某个砖块正在一个根须的力量下悄悄的移位,某个舞女的雕像正慢慢的被树枝遮挡,而某个阿普莎拉仙女正慢慢的在绞杀榕的根须缝隙中露出她柔美的面庞……


“你知不知道,以前的人如果有了秘密怎么办?他们会跑到山里,找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把秘密全说出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会知道。”

这里除了吸引了这抹丽影,同样也引来了爱情的忏悔。导演王家卫2000年上映的电影《花样年华》,在电影的最后,由梁朝伟饰演的周先生来到吴哥窟,对着树洞诉说自己的罪恶与爱,从此也让吴哥成为了吸收一切痛苦、守护秘密的城堡。


微笑的高棉

巴戎庙位于吴哥通王城的正中央,这些微笑的面容据说是加亚华曼七世与佛陀尊容的融合体。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出自于此,其顶层共54座宝塔,每座宝塔四个面,每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一共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

在静谧的清晨,避开吴哥窟前睡莲池畔痴等日出的人潮,盘腿坐在阇耶跋摩七世这位开疆拓土的雄主为自己修建的陵寝塔林之间,看清晨的缕缕阳光在一张张笑脸上温柔绽放,那样静穆平和,直叫人心驰神往。


阳光洒向斑驳的、微笑千年的巨石佛像,即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些微笑安详而神秘,似带着喜悦,亦带着慈悲,仿佛是一种历经千年繁盛与兴衰后,大彻大悟般的安详与宁静。也彷佛在告诉经历了无数坎坷的柬埔寨人,一切苦难终将过去,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不住女皇的女皇宫

“班蒂斯蕾的石雕图案,像中国的丝绣,像波斯的织毯,像中古欧洲大教堂的玻璃花窗,像闪动的火焰,像舒卷的藤蔓,像一次无法再忆起的迷离错综的梦境……”

蒋勋老师的一席话,生动的概括了班蒂斯蕾的艺术价值,如此出神入化的艺术瑰宝,诞生于吴哥王朝盛世,隐没于文明的衰败,被遗弃、被忘却,如今,又从茂密的丛林走入现代,让世人为之惊叹。


班蒂斯蕾古刹又名“女皇宫”,位于大吴哥东北面21公里处,建于公元967年,尊奉“湿婆神”。与吴哥其他遗迹一样,吴哥王朝覆灭后,女皇宫也被遗忘在丛林中近千年,由法国殖民者于1914年首次发现,当时的法国探险队看到建筑的格局较小,门窗低矮,雕刻却极其精美,尤其是环绕于墙面的女神像,栩栩如生,于是推断是为皇家女眷修建,于是称其为“女皇宫”,这个误会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


神庙中,让人锁定目光,面露微笑的美女,是人称“东方蒙娜丽莎”的缇娃妲女神,又叫戴维女神,是万物之母的象征。有别于一般国王兴建的神庙,女皇宫以印度教教义为主轴,衍生出她特有的雕刻技巧、建筑风貌,进而在广大的吴哥奇迹中,以精致闻名、独树一格。女皇宫的每一处门楣上的精细雕刻,都源自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讲述着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在静静的墙壁上、屋檐处流淌......


当所有这些被现实洗礼,被战争与时间埋没,被雨水冲刷,一切的一切,最后都化在了这些微笑里,包容爱恨,超越生死,通过漫长的岁月,把这份从容与淡定留给后世。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胡四美 实习记者 余佳

王帮旭 图

审核 代基凯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