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1日,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区)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技术研讨及工作组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A-CDM领域专家,以及中国民航局、民航空管局、航空公司、国内部分千万级机场代表参加共计120余人参加,通过研讨制定和更新A-CDM国际标准,部署A-CDM下一阶段在亚太区各机场的推进与落实。
A-CDM(Airport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机场协同决策,是指将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相关方数据集成至统一平台,并将数据进行共享,实现以机场为中心、各个运营方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机场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
A-CDM会议首次在华召开
这是国际民航组织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A-CDM会议,会议的召开将助推A-CDM的应用推广,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民用航空信息化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将以云南机场集团A-CDM建设为代表,展现中国民用机场现阶段A-CDM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指明中国机场人将为打造“全面展现、全面监控、全满协调、全面分析”四化一体技术平台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与国外专家交流探讨A-CDM建设经,吸取好的做法,助力下一阶段A-CDM的建设工作,缓解当前日益凸显的民航准点问题及容量问题。
云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指出,航班正点保障都是民航业的重点和难点,云南机场集团在升级导航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寻找新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提高机场的航班放行正常率,改善旅客出行体验。“长水常准” A-CDM系统的使用能够精细化地管控航班各个保障节点,有效提高云南机场集团航班整体运行效率;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实现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处置;是国内首个面向中小机场基于程序管制下的塔台电子进程单系统;是国内首个面向大型机场运行管理的电子进程管控系统;也是国内首个机场集群的电子化运行指挥系统,为云南机场集团运行大数据联合运行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领先、国际前列”云南机场A-CDM建设筑就崭新平台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通航运营之后,在运行指挥能力、信息传递模式特别是机场管理机制方面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而此时,中国各枢纽机场在A-CDM建设方面也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云南机场集团主动与合肥飞友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联系,在A-CDM建设方面创造性的融合第三方力量,正式开始了具有云南机场特色的A-CDM建设的破冰之旅。
2014年12月10日,“长水常准”(长水A-CDM)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覆盖了云南机场集团16个部门和全部运营机场,包涵了机务、物流、航食、地服等10余家保障单位,涵盖了19家航空公司及监管局、空管局;紧紧围绕38个航班保障进程节点,结合各机场的实际运行,开发了航班进程保障模块、地空监测模块,气象模块和航班数据分析等模块,通过以上功能的实现,来提高云南机场集团整体运行保障效率。
通过两年多的稳定运行,“长水常准” 有效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航空器的保障时间较之以往平均缩短了20.5%,实现了昆明机场85%以上的进港航班预计落地时间误差小于五分钟;提高了廊桥使用效率,靠桥率接近80%;通过智能化操作,减少了机场指挥平台沟通协调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机场航班保障参与方更全面、更及时地掌握航班保障进程数据,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停机位预警功能提高了机场的安全运行水平;提高了在机场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的航班准点率;同时,由于数据的实时共享,为机场联合运行平台建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帮助机场提高了放行正常率;2015年,昆明长水机场航班正常率连续11个月排名全国第一;2016年,虽然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1.9%达到4198万人次(全国第五),航班起降架次增长8.5%达到32.6万人次(全国第四),但航班正常率在中国前十大机场中排名第二位。
从旅客的角度来说,“长水常准A-CDM”为旅客带来了“三心”体验;一是更安心——A-CDM能让机场更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旅客更踏实、更安全的航班服务。二是更舒心——A-CDM能让机场航班的整个保障过程完整化、直观化、透明化和可控化,从而精确定位航班延误瓶颈,及时解决延误原因,达到减少航班延误,给旅客更顺畅、更舒心乘机体验。三是更省心——A-CDM能让机场航班保障单位通过使用智能移动手持设备,及时录入保障流程,便可细化机场保障部门的岗位职责,从而大大减少沟通环节,缩短了保障时间,提升航班保障效率,给旅客更快捷、更高效的航班服务。
不断实践 持续提升 深化云南机场A-CDM建设全新运用
云南机场集团通过“A-CDM”建设特别随着“长水常准”服务品牌的形成,基本实现了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以科技技术创新引领,夯实了航班保障基础。
昆明长水机场作为国内首家采用这一理念运行的国内机场,在A-CDM建设领域继续实践,成果不断。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长水机场为中心,各州市机场为支点的集团集群协同平台,从而达到云南省内各机场之间运行信息的快速化、集成化和扁平化传递。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云南将拥有20个运输机场、20个一类通用机场组成的结构合理、层级清晰的机场网络,其中昆明机场作为国家战略中确定的国际航空枢纽,将进一步提高航班保障能力、智慧化运营程度和国际化水平,这对A-CDM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深度及广度将有更高要求。
为此,立足实际,云南机场集团在A-CDM实施过程中逐步明确了A-CDM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监视阶段,对机场场面实现完整的航空器、车辆监控;数据单向传递给A-CDM,AOC(飞行区运行指挥中心)可以全面掌握机场资源状态并做出合理分析;第二阶段是交互阶段,车辆、人员等保障资源的数据和通信链路打通;实现AOC对场面保障资源的管控,实现保障资源间的交互;并与空管部门实现CDM数据共享,与关联机场实现数据共享,这个阶段也是场坪移交的关键技术基础;第三阶段为规划阶段,实现对资源的智能规划,确保安全冲突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提供安全冲突告警,根据系统推荐做出选择决定,与CDM、HCC之间实现数据自动修订;第四阶段为引导阶段,场面资源运行全面交给A-CDM自动管理;成立专门的数据维护、算法改进团队,确保A-CDM智能处理的能力持续改进;车、人接受A-CDM系统管理,通过地空数据链实现数据与飞行员的共享。
当前,昆明机场刚刚完成A-CDM第一阶段的工作,正在努力实现第二阶段;作为中国千万级以上的昆明机场在实现第二阶段后,民航的准点问题、容量问题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新闻助读
除了“长水常准”的应用之外,昆明机场正在积极实践与应用的A-CDM系统还包括如下项目:
“七彩翔程”:“七彩翔程”将航班从进港落地前30分钟到离港起飞整个保障过程分成具体操作模块,细化到若干保障节点,通过系统自动通知、催促以及人工催促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准确、高效、便捷地管控到每一个航班,实现对航班的实时动态管控。
“智慧地服”车辆智能调度:“智慧地服”车辆智能调度通过接入“长水常准”A-CDM航班信息、保障信息,完整的掌控航班预计起飞和预计落地时间,系统自动对地服保障车辆做出预先规划,并根据航班信息实时动态调整,同时借助车辆监控和人员排班,实现车辆、人员资源的高效利用。
气象分析:气象分析可以查询全国各机场、国际主要通航机场的气象实况和预报报文,查询未来气象演变趋势,并应用于机场航班保障。随着进一步的数据集成,依托国家、省市气象局的支持,气象分析板块还将陆续增加气象数值预报、航路天气实况、雷电检测预警等功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机场实际生产情况,更直观地展示天气变化趋势和对每一个航班的影响。
道口通行自动验证放行板块:道口通行自动验证放行板块改变了以往机场内场车辆人工验证放行模式,通过设备自动识别车牌号、车辆芯片、驾驶员芯片,并三重安全验证,防止套牌、伪芯片,大大增强进入飞行区车辆的安全性,减少人工操作,增加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