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犀鸟欢唱幸福来

“以前打鸟砍林,穷开心。现在护林爱鸟,生活是真开心。如今全村人都知道,没有好的生态就留不住犀鸟,犀鸟不来,幸福的日子也就不会有。”傈僳族小伙小蔡五一席话,道出了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委会石梯村民小组45户景颇族、傈僳族群众的心声。让打鸟人变成爱鸟人,让砍林人变成护林人,将穷山沟打造成观鸟胜地,近年来,盈江县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载体,通过“观鸟游”、“乡村游”、“民族风情游”等载体,为靠山吃山的当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挣票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之路和旅游发展之路。

4月14日,我们乘汽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苍翠蓊郁的树林一路随行。在犀鸟谷入口处,7、8个傈僳族汉子正在交流着鸟塘的管理经验,他们都是盈江县太平镇犀鸟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小蔡五是他们中的能人,从春节到现在,他已经接待了三、四十批观鸟客和和摄鸟爱好者。因为生意太好,他在观鸟发烧友的帮助下,最近花6万元买了一张东风风光微型车。“一天500元,包括从腾冲机场接送、观鸟和提供一顿午饭,还是很有赚头的。特别是春节那个月,我有20多天是天天都在接人,赚了上万元呢。”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小蔡五有说不完的话。

石梯村民小组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子,位于陡峭的山崖上。狭窄蜿蜒、晴灰雨阻的土路是过去石梯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铁皮瓦、竹篱笆墙、塑料窝棚是最普通的住房。但这里却有全中国最丰富的观鸟资源,其中尤以犀鸟最为有名,其次还有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贵鸟种。镇长李学军介绍,石梯村民小组林地多,耕地少,全村45户人家,以前大多都砍树种香茅草。还爱捕鸟吃鸟,生态破坏了,收益也不高。这几年,通过加大环保宣传,发展观鸟旅游,村民懂得有了好的生态才能留住犀鸟引来游客。现在,再没有人乱砍滥伐,爱鸟、护鸟也蔚然成风,村民通过建“鸟塘”、当“鸟导”,为各地观鸟爱好者进山观鸟提供观、吃、住、行一条龙服务增加收入。中国犀鸟谷和中国鸟类第一县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年1到4月的观鸟季,都有世界各地的数千观鸟客来到这里。在省州县三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村里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瓦屋顶、吊脚楼、石头墙,一派和谐美丽农家景。“村里还建起了高山客栈,办起了农家乐,人均收入从原来的2000元到现在的最高8000元,日子真是越过越甜蜜了。”李学军说。

石梯村民小组的变化,只是盈江县守住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盈江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大盈江打造成为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机遇,突出盈江生态优势,自觉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打造山水田园生态城市,着力建设集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养生养老、民族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一是重点开发以生态养生、运动休闲、田园风光、漂江旅游、生态观鸟旅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二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傈僳文化、景颇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带。三是重点开发以科考探险、边境体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先后建设了下勐劈、芒克、石梯、松克等具有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特色村寨,推出独具盈江特色的“中国犀鸟谷观鸟生态游”、“苏典傈僳族风情游”、“大盈江珍稀动植物国家公园游”等项目,让昔日人迹罕至贫穷落后的村村寨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农家客栈等实现华丽转身,变成了今天和和谐美丽富裕的旅游胜地,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