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月美之际,卧宿青普一梦前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回忆中的扬州是繁华的夜、皎洁的月和如玉的美人。扬州,这座城市,有瘦西湖的月落乌啼,有秦淮河畔的声色,有盐商留下的深宅大院,还有文人墨客们自在挥洒的思想。

史称“淮左名都”的扬州,纵然时代变迁,依然存在着续存城市文脉的建筑。如果说要体验这座城市真正的美好,非将“城市文脉”与“当代生活”完美融合的青普扬州瘦西湖文化行馆(以下简称“青普行馆”)莫属。今晚月色正好,不知你是否愿意来到有着瘦西湖畔“赏月地标”之称的青普行馆,在这静好的月光下,一梦前尘,与古人“回到原初”?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墙既是边界,也是共识;既是分隔,也是连接;既是四通八达的回廊和通道,也是洞天的风景和雅致的画框。在建筑师郭锡恩夫妇的操刀下,行馆的墙,以120万块老砖和层叠的空间所营造,重新定义了传统合院的建筑形式。

这个月份,是一年之中赏月的绝佳之际。每个来到扬州的游客都会发现,个园、古运河夜游、瘦西湖、大明寺、扬州博物馆、何园,每个去处都离不开一个“月”字。厌倦了与人群同行的旅客,不妨跟着青普的文化导师,来一场扬州独有的文艺体验,收获别有风情的扬州赏月之旅。

青普行馆的体验活动和课程的设计,都承载着对文化的尊重与敬意。古琴又称“瑶琴”,有着“一日不可无雅音”、“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扬州是目前国内斫琴师集聚地,源于扬州的广陵琴派,也是汉族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来到青普行馆,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傍晚,围坐一起,聆听大音琴堂的主人讲古琴、弹古琴,在悠悠扬扬的琴声中散去一身风尘。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扬州,当地扬剧、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民歌小调不容错过。在青普,行馆中的舞台就是领略这些扬州的艺术精华的最佳之地。文化导师边讲边唱,在歌声的启承转合间,在云手舞动的刹那,将人瞬间带入“十里歌吹是扬州”的艺术胜景,不禁心醉于此,难以自拔。

“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扬州地处江淮之间,所以水产禽蔬野味四季时有供应,正因如此,也让青普行馆的“他乡厨”名声在外。青普厨房虽然没有山珍海味那般居高临下的气派,但刀工、调味、烹制等都中规中矩、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注重本味。每一位在青普行馆品尝过“他乡厨”的滋味,只觉清淡适口,犹如诗画,得用心留心,才能一品其中。

体验过瘦西湖畔泛舟,尝完了淮扬菜,赏过了扬州画,聆听完广陵之音,是时候回到客房,静于一处,在月色正浓处,安然入梦。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文

青普行馆供图

编辑 孙帆

审核 施颖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