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的傈僳族村寨
站在国门新村文化广场眺望,猴桥口岸联检楼清晰可见,口岸与缅甸山水相连,距离缅甸甘拜地镇31.5公里,距离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163公里,国境线长72.8公里,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历史上,国门新村又被称为黑泥塘,村里有蔡家寨、余家寨两个村民小组,共113户487人,均为傈僳族。2017年3月,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其中,保山市共有8个村寨上榜,猴桥镇黑泥塘村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栗粟族文化被传承保护得很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三月初八举行的“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楚雄以彝族文化为代表,西双版纳以傣族文化为代表,目前以傈僳族文化为代表的还很少见,借助中缅边境的优势,希望国门新村能打造成为世界傈僳族文化交流地”,猴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之学介绍说。4月28,国门新村举办了傈僳族边地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周边将近2万多人前来参加,这个中缅边境的傈僳族村寨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旅游扶贫 旧貌换新颜
2015年开始,国门新村建设进入快车道。基础设施完善、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家居环境提升改造、村庄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持续推进。目前,投资828万元建设的环寨路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660万元新建的集停车场、刀杆广场、傈僳族风情街、民俗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517平方米)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也已呈现在面前,除此之外,还投资450万元,对113户农户的家居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已完成屋面加固48户。
“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围绕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和边境贸易,把国门新村打造成为特色村寨,从而实现当地从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转型”,蔡之学说。目前,通过引导当地居民建立旅游公司,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居民收入。
“通过初步建设,来国门新村的游客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3户民居旅馆,加上之前建设的1家宾馆,总体上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在100人左右,还有待提高”蔡之学说。未来,国门新村还预计申报3A级景区,打造边境民族特色游品牌,并把边境民族特色和旅游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同时通过举办活动增强游客的互动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