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在师宗度过!

当城市容纳了我们的身体之后,被裹挟着卷入快节奏的洪流,不敢有稍微的驻足和观望,生怕错过那奔腾而潮涌着的希望。何曾想?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的心灵,有所寄托却无处安放,被点燃却无所皈依。总也在期待着回归到田园牧歌式的大自然深处,找寻那些似乎已经消失的风景。我们无法背对着城市长期离开,旅游也就成了临时逃遁的出路。其实旅游何须远行?也不必在长途奔波中消解我们出走的意义,也许目的地就在不远处静默的守望着!师宗不正是这一道守望着的风景么?

“五龙河哟!五条多情的河,流淌的是师宗的美酒……”有的歌听一遍就已厌倦,有的歌唱一生也意犹未尽,是情歌,是掩藏在秀美山水间,流淌在内心深处千百年代代相传的歌谣。

在这里,热情的壮家儿女,或在满坡的芭蕉地,或在浓密的竹林间,或在悠悠流淌的小河畔,小调悠扬、情意绵绵。古榕树下,百岁老人淡然地看着,年轻的后生喜悦地织着五彩布、染着花米饭、酿着白米酒、烤着牛干巴,享受着那份静谧的闲适。在满面的皱纹里,在已混浊的眼眸里摇曳着竹筏斜过的波光艳影。走进这方山水,我也才恍然,原来在内心深处所向往的风景是无需去修饰,也无需去刻意张扬的,在城市里生活得太久,才知道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柔软发呆的时光。

在这里,人们用最自然的方式朝拜着一个洞,一个据说有218米高度的山洞。其实不用去费力的思考,也一目了然,那是一个像极了母亲孕育我们的大地之母,在文化渊源里我们所向往的正是“寻根”的热望!峡谷幽深、瀑布飞扬、湖泊清澈、石成秘景,天然形成了一幅幅生命画卷,难怪会有人把她点缀成一座中国生命文化殿堂。母爱,是每一个人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此时此刻,我们更从灵魂深处理解了这份与生俱来厚重的爱意!任由自己在山谷滑道上滑翔乐山,在女儿湖上放一叶扁舟戏水,在童年乐趣中感受着母亲深切的关爱,感受着在母亲面前撒娇时的甜蜜!

在这里,人们无时不在仰望一座山,历经亿万年的风雨沧桑,幻化成一石成山、一山成佛的奇迹。巍峨耸立、云遮雾绕,俨然一方庄严肃穆的天然朝圣地。有人称此为“南挡山”,挡住外来的邪气、挡住外来的侵扰;有人称此为“五指峰”,如同佛祖的五指,直指人心;有人称此为“南丹山”,水墨丹青,观音壁立。作为当地壮族乡民心中的神山,作为庇佑生灵安居乐业的保护神,没有人胆敢去砍伐那里的一棵树、搬动一块石头,这时的山已不再是一座自然意义的山了,而成了供奉的图腾!面对这座山,我们始终怀着敬畏的心态,也许不是因为那些神秘昭然的传说,而是因为我们在过往的人生里,让心灵积淀了太多的尘埃,我们需要被净化。

“论文不在汉唐下,问道常游山水间”,在师宗人的性格里,传承了曾经英勇无畏的彝族首领“师宗”的刚毅,要不然怎么会因人名而地名,沿用至今?文化血液里流淌着的是何桂珍和窦垿流下的文化基因,这两位师宗籍的文化名人,一位曾贵为咸丰帝师,一位即是“五绝”之一的岳阳楼长联作者,为师宗赢得了引以为豪的“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在古树掩映的翠云山上,何桂珍也算是圆了“问道常游山水间”的遗世之愿;在古风依旧、屹立百年的窦氏祠堂里,窦垿余辉继续光耀千古!我们不能去淡忘历史,更不敢忘却祖先的嘱托,正是对他们的回望,让我们走过精神的童年,步入了人生的成年。

国庆,我在师宗度过!虽不曾远足,追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踏访那些早已闻名暇迩的名山大川,在拥挤中挤压心灵;虽不曾远足,在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广告中,选择并享受那些看似很美的旅游套餐;虽不曾远足,徒步穿越那些知名驴友推荐的圣地,肩负着旅途的劳累,体验那些另类的风景;虽不曾远足,却找回了那些曾经渐渐淡忘而远去的风景,找回了那些年,我们一起快乐着的美好时光!


师宗凤凰谷景区 文/图

责编 沈洪森

审核 孟鹏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