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到灵魂深处,长假宅家熬剧CP有了!

一年一度的长假又来了,如何度过?

有不少人想出去放松散心

却无奈被挤在出行人群里

散心,最后成了闹心

也有不少人担心看风景结果成了看人

选择宅在家里

可是却无聊地过完了假期

担心,最后还是成了扎心

怎么办?

不如来一口云南干巴

因为

无论怎么吃,都是纯正高原味道

无论吃多少,都是云南人记忆深处的灵魂美食

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风味小吃,干巴的制作必须要经过从腌制到风干的过程,这种以盐为主的腌制美味,是不少云南人记忆深处的灵魂美食。那悬挂在房梁上、悠荡在记忆里的美味总能让人想起家的味道。

在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人用智慧和勤劳烹调出了许多惊为天人的美食,干巴就是其中之一。黄牛肉肉质酥松,生活在德宏的傣族人用棒槌将腌制数月、风干后的牛干巴敲打得松软,再经过炭烤,成就了酥脆。一口下去开始是酥脆香浓,随后肉的鲜甜慢慢溢出。麻辣咸香的异乡风味,瞬间便征服了每一个人的味蕾。

当然,好味不止在德宏,像滇东北的昭通和滇西的香格里拉,对于干巴,同样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味。

德宏香辣油淋干巴

这款美食叫油淋干巴,吃起来口感浓郁却并不油腻。除了干巴的香,整个味蕾还能被牛肉纯净的回甘味道包裹住。精选牛后腿肉,剔除牛筋后切块,再用傣族秘制的调料腌制一至两天,最后用植物油高温炸香。

辣度强烈的德宏涮涮辣,浸入牛干巴的纤维里,辣到食客的灵魂深处,再配上柔韧的嚼劲,让人从舌尖幸福到胃里。

德宏小锤干巴

用火炉烘烤牛肉干是云南少数民族饮食中最常见的吃法之一,每当有亲朋好友到访,大家便围炉而坐。在火塘里烧上旺盛的柴火,将牛肉切成条状,就地烘烤成干肉条食用。烘干的牛肉条质地很硬,难以嚼碎,人们便就地取材,用木锤或木棒敲打,将牛肉干锤打成松散的块状。紧实的精瘦肉丝被锤打后,可直接撕成细条状,以便食用。

用小木锤顺着牛肉的纹路敲打,形散而肉不散,香、麻、辣汇聚在这片肉里。再经过一次热火的烤制,肉片焦香生脆,香味伴随着咀嚼慢慢溢出来。

昭通孔氏牛干巴

在滇东北的昭通鲁甸,那里的人们还坚持着以700年传统古法腌制干巴,其中以孔氏牛干巴最为典型。孔氏牛干巴却始终传承着传统制作工艺,黄牛一定要经过阿訇主刀,制作牛干巴时,精选优质原料牛肉,再辅以适量食盐、花椒等调料,采用搓揉、腌渍、晾晒等工序加工而成。"香味令人垂涎欲滴,食之三日不知它味"。

此外,从原材料的采购、配料、制作、晾晒、包装等每个环节均做到严格、规范,确保每一款产品达到标准,不添加色素,也不添加防腐剂,把牛干巴做到极致,是孔氏牛干巴一直的坚持。

在口感上,孔氏油淋干巴肉丝细腻、酥软,有韧性不塞牙,可口开胃,既是一款休闲零食,也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香格里拉牦牛干巴

自古牦牛肉就是美味不可多得的养生之品,圣天源·风干牦牛肉甄选香格里拉海拔3500米以上"零污染"高寒地带散养牦牛,坚持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尊崇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吃的是野草,野生草药,喝的是冰川水,牦牛肉质比普通牛肉更接近人体需要。

圣天源·风干牦牛肉从选肉到制作,严格按照西藏传统工艺制作,不仅肉质紧实均匀、细嫩,嚼劲十足,香料也不像以往吃过的牛肉干那样复杂。一口咬下去,浓郁的肉香狂涌而出,口里咀嚼时所释放的干香美味,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道。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肖傲 文

孙兵 图

圣天源·风干牦牛肉图片由供应商提供

编辑 孙帆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