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体验花腰傣神秘的民族风情,住上一晚冬暖夏凉的土掌房,带走自己喜欢的伴手礼……10月1日至10月7日,新平为游客们准备了精彩丰富的活动。这一站,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带你去看看漠沙镇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
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从戛洒镇到漠沙镇,在省道驱车1小时,路况良好,透过车窗,和风微拂,田地里一片片芭蕉、甘蔗、橙子等水果映入眼帘,如果游客想现场尝尝这些水果,在靠近漠沙镇口的路边,一排排商户为你准备好了新鲜实惠的各种水果。
带着好奇,记者一行到达了漠沙镇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在傣语中,大沐浴是“谈情说爱的地方”。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是一个原汁原味展示花腰傣民居建筑、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民族文化生态风情园。村内槟榔树、酸角树、芭蕉树、翠竹林光影婆娑,江风徐徐,阳光融融,整个旅游村被绿色植物环抱。
围坐在村内广场和文化馆旁的傣族老阿妈一边踩着传统的织布机,一边招呼上前买东西的客人。快80岁的老阿妈告诉记者,傣家小姑娘,个个都是织布、刺绣的能手,从小就跟着母亲和外婆学得一手好功夫,她8岁就学会了刺绣和织布。农闲的时候,傣族女人们就会忙里偷闲进行纺纱、织布、染布、织锦、刺绣。
所以,一个心灵手巧的傣家姑娘必须从小就要学会舞针弄线,以后的嫁妆、衣服都得自己亲手绣制。仔细一看,束在花腰傣女子腰间的腰带,图案以流水、大树为主,其间织出荔枝、香蕉、凤尾竹叶等花纹。腰带以左边略高的方式横斜缠裹,层层色阶影影绰绰,宛若彩虹缠绕纤腰,勾勒出花腰傣女人婀娜的曲线、绰约的曼妙身姿。
住——冬暖夏凉的土掌房
旅游村内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体验绚烂的傣族风情,在漠沙镇龙河社区下灯笼村居民小组,一幢幢傣家特色土掌房也吸引了记者,这里是花腰傣傣雅支系的重要聚居村落,住着40多户居民。
在世代的繁衍生息中,他们依照传统,用土墼垒筑成墙,以木材为梁,建盖起了一栋栋土掌房,除了自住还构成地域特色浓郁的人文自然景观。据漠沙镇宣传委员介绍,为提升灯笼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在保留地方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出资对土掌房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土掌房外貌虽像现代砖房,但用材却大有讲究,它是利用土墼砌墙而成,这些土石砌成的房屋,方方正正,干净整洁,重点是冬暖夏凉。走进土掌房,领略到人类的生活需求皆因实用而起,冬暖夏凉的土掌房正适宜哀牢山区的生存环境。
为了方便游客体验,每户居民都为游客预留了两间房,只要游客看中,都可以住下。
带走——花腰傣特色伴手礼
漠沙镇很多花腰傣一直保持着农耕稻作、织布刺绣等传统习俗,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广场周边,10余家花腰傣商户、非遗传承人展销自己的拿手作品:竹编、土陶、织锦、花腰傣服饰等工艺品,游客不仅能现场购买,还可以一睹工艺品制作的整个过程。
来自昆明的莫女士说:“此次来漠沙觉得很值,不仅让孩子看到民间艺人现场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也让孩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花腰傣民族文化,让他更直观地了解漠沙、认识了花腰傣。”
据悉,漠沙镇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3人,市级4人,县级11人。
国庆出行最重要的是身心放松,大沐浴淳朴的民风、悠然的生活状态,一定能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刘赛娇 文
孟志刚 图
责编 孙帆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