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9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与龙陵县共同举办的“龙陵抗战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龙陵县举行。研讨会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龙陵抗战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找准松山战役遗址和龙陵境内滇缅公路及公路沿线抗战遗址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路径等内容,以现场调研和正式座谈研讨的形式召开。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领导前往惠通桥、松山抗战遗址、龙陵县城抗战纪念馆、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等抗战遗址遗迹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在研讨会上对龙陵抗战遗址长期以来的保护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相关遗址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龙陵抗战文化资源丰富,目前较为突出且保存完好的抗战文化资源有10多处。抗战文化资源的分布地域涉及原民国时期的龙陵全县区域,重点是现在的龙山镇、镇安镇、腊勐镇、象达镇、平达乡5个乡镇,另外,还包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划出龙陵县的怒江乡和双坡垭口(龙山镇)至放马桥(芒市)的区域。
据悉,近年来,龙陵县把以松山战役遗址为龙头的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列为“文旅扬县”战略重点工作。围绕“五个一”(一座山——松山、一座桥——惠通桥、一条江——怒江、一条路——滇缅公路、一座城——龙陵县城)的思路,统筹推进县内抗战遗址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在保护开发、品牌打造、宣传推介、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龙陵抗战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自2011年以来,松山抗战遗址已全面实现开放服务,接待民众数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松山已累计接待民众超过150万人次。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整合资源力量,推进龙陵抗战文化遗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龙陵找准龙陵抗战遗址遗迹申遗路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