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全所占地350亩(其中开远300亩,瑞丽50亩),是云南甘蔗产业中心科研单位,国家甘蔗产业主要科研机构,国家农业科研百强所之一。为了做出一颗好红糖,云南农科院自建成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研究种甘蔗、做红糖。经过60多年的研究,最终,用科研的力量打造了这款纯甘蔗熬制的安心红糖。
众所周知,做一块好红糖最重要的是一定需要有好的原料——甘蔗。为此,我们选用甘蔗所国家种植示范基地中的甘蔗来制作红糖。
为了让大家吃到到原汁原味又干净卫生的红糖,在制作环节,我们颠覆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将传统的手工工艺与现代无菌化操作进行了结合。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坚决不添加赤砂糖、白糖、防腐剂、添加剂。里面除了新鲜甘蔗汁什么都没有。冲泡以后汤色明澈,满满的甘蔗清香味。
市面上的红糖很多,品质参差不齐,包装形式也是风格各异。
很多云南的小碗红糖很受大家的青睐,但想喝上一口总得费不少气力(一些为了不发霉,加入石膏除水分),还得用刀才能够切开一块泡喝。为了大家食用和携带方便,我们特做成了小块真空包装。当撕开包装袋的一瞬间,一股甘蔗清香扑鼻而来。
优质的红糖如何而来
优质改良品种、绝佳种植环境、科学化管理种植,三者结合才有一根做红糖的好甘蔗。
云南农科院甘蔗研究自建立之后便开始到各个地方考察,寻找不同品种甘蔗适宜种植的地方,最后通过对光照、气候、温度、降雨量、环境污染情况等等因素的考察,在云南开远找到了极其适宜用于制作红糖的甘蔗品种的种植地。
云南开远热量好,光照充足,降雨丰沛。全年日照时数可达2000~2400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52%,年均雨量780-1500mm。种植基地处经检测水土洁净无污染。十分适宜制作做红糖的甘蔗品种生长。
甘蔗种植还需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地域昼夜温差需要稍微大一些,这样有利于甘蔗的种植和营养成分的保存。
最后的收砍(调查甘蔗生长状况,确保在糖分最适合的时间收砍)全过程由甘蔗所的科研人员进行跟踪监控。力争每一批甘蔗品质相当。
百年古法工艺,无菌化操作只为安心好红糖
云南开远有着百年的制糖历史,但由于手工红糖工艺辛苦,收入低,安全卫生不达标,无法拿到QS。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古法手工制作红糖这门传统手艺正在逐渐消失。
很多小作坊也有做红糖,不过只在当地集市销售。这样的红糖虽然很安全,但是生产环境很糟糕,做出的红糖除了杂质,更多的是苍蝇等。
本款红糖制作工艺
红糖打砂环节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找到了在开远制作红糖有几十年的几位老师傅。邀请这几位老师傅一起研究如何将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与现代化无菌化操作结合起来。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红糖成分分析实验室
他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深入了解古法手工红糖制作流程,记录参数。每一个环节的工具制作,火候控制、口感对比、成品成分分析都经过实验研究。
经历一千多次实验、商讨、调整之后。才最终优化出现在的无菌化手工制作红糖工艺。并且每一个流程都由手工制作红糖几十年的老师傅把控,终成此糖。
左为本款红糖 右为其他红糖
好的工艺带给我们的是更好口感与体验,市面上用传统手工制作的红糖,一泡开残渣极多,而我们的红糖化水几乎无渣。
传统手工制糖,如果熬制温度控制不当还有可能会有糊味或酸味。我们红糖制作全程机械化控温。入口后,只有淡淡的清甜味留在口中。
独立真空包装,一颗糖就是一杯红糖水
甘蔗不像一些农作物一年四季都有,仅每年1-4月才有甘蔗。而红糖只能拿新鲜的甘蔗榨汁熬制而成。新鲜甘蔗砍伐后必须要在24小时内榨汁熬制红糖,不然甘蔗汁就会变酸。而湿热气候的云南并不适宜红糖存放。没有任何添加的红糖,存放不当就容易发霉。而我们拒绝添加任何防腐剂,那如何解决发霉问题呢?
经过几款包装实验对比,最后我们选择了比一般包装在加工过程费时费力的真空独立包装。
因为避免了红糖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可以有效增长红糖的保质期。买到红糖后的你,再也不用担心红糖储存不当几个月就发霉了。我们既做到了零添加,也做到了让你能够便捷储存。
好产品放心吃,我们将红糖送到云南省红河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进行了检验,产品未检测出二氧化硫、铅、砷等化学物质。所有理化指标均符合安全标准。大家可以放心品尝。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肖傲 文
供应商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代基凯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