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禄丰县、姚安县文艺组台演出在楚雄市彝州大剧院举行,好戏连台,各类节目异彩纷呈。
此次展演,禄丰县带来了方言小品《普老四脱贫》、花灯小戏《勿忘感恩心》两个节目,小戏小品的题材贴近群众生活,故事情节真挚感人,新颖的表现方式和演员们接地气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欢笑声过后也带给大家深深的思考。
《普老四脱贫》方言小品
该剧主要讲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两位村民发生矛盾,最后通过村主任巧妙解决了这段不愉快的纠纷,使二人得到了教育和启发的故事。
《勿忘感恩心》 彝族花灯小戏
该剧围绕一笔房屋拆迁款、一套安置产权房的继承权争论展开叙事。夫妻二人回家为母亲祝寿,借机问起产权的分配方式,母亲固执己见,致使矛盾激发。争论中,牵引出男主人公身世之谜,展现了母亲坚持报恩的由来,以及男主人公的大彻大悟。主要呈现当今人性之弱点,强调“感恩之心”的美德观念。
姚安素有“花灯之乡”的美誉,此次参演的节目多与花灯有关,有花灯小戏《做媒》《彝寨鼓声》,还有传统花灯歌舞《姚安小邑拉花》。这些作品关注民生热点,地方特色浓郁,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凡人小事,通过专业演员活灵活现的演绎,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人间真情,令人回味无穷。此外,三人舞《若唛嘞塞》、男声独唱《山里的火塘》也独具姚安特色,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花灯小戏《做媒》
光棍栗富贵一直暗恋曾经帮助过的寡妇何凤英,而何凤英却一直忙着给栗富贵张罗对象,但栗富贵一直不满意相亲对象,在何凤英的追问下,栗富贵才道出喜欢凤英的真相。恰巧凤英也对富贵有好感,只是害怕富贵嫌弃她比富贵大六岁且是个有老有小的寡妇,一直没有表明,最后两人两情相悦终成双。
传统花灯歌舞《姚安小邑拉花》
姚安花灯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姚安花灯歌舞《小邑拉花》曾“唱到东南海、舞到东南亚”。据了解,姚安小邑拉花起源于姚安光禄镇小邑村,其表演形式是打岔佬带着灯男灯女,拿着较为独特的道具“膏药伞”及扇子,先由打岔佬唱祝词,后由灯男灯女开始拉花舞蹈,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是花灯歌舞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及舞蹈形式。
花灯小戏《彝寨鼓声》
彝族羊皮鼓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家山寨有一位鼓王,村支书石榴大姐想让鼓王出山给村里的文艺骨干教授打鼓技艺,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玉香也登门拜访想学习打鼓技艺,怎奈鼓王不愿教授更不愿收徒,因此三人进行了一场“较量”,鼓王道出不愿教授打鼓技艺的原因,但最终放下成见收玉香为徒,开始了彝家羊皮鼓的传承之路。
彝族舞蹈《若唛嘞塞》
姚安彝族人民热情似火,彝家儿女的爱情纯洁如水,梅葛声声、情意绵绵,他们用歌声、用舞蹈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歌曲《山里的火塘》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银娟 文/图
一审 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