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认真履行行业职责,紧紧围绕基层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紧盯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惠民、文化产业发展富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宣传舆论引导等“五个一工程”,着力解决一批基层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基层文化阵地高标准、规范化建设,近期提升改造完成1个文化馆、5个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工程,新建设完成52个村文化室、29个村史馆和100墙体文化示范点,全州3个贫困县254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之中。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探索总结出了乡镇文化站“十个有” 和村(社区)文化室“九个有”建设标准。探索出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的新方法,诸如元谋县的农村文化活动“七小文化工程”、姚安县的农村业余文艺队伍扶持“3+1”模式、武定县的乡镇文化站“八个一”管理模式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强化了基层文化阵地的管理。
二是大力实施群众文化活动惠民工程,不断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全州新剧(节)目展演,“非遗进校园”、“书香楚雄·全民阅读”、“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结合文化扶贫、民俗展演、“建国70周年”等主题开展送戏服务,组织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展览等文化活动进山寨、进村组,拓展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乐民服务农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00场次,服务群众近90万人次;下乡演出160场次,观众近30万人次;培训70场次,人员2100多人次;全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接待群众123万人次。
三是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富民工程,促进产业升级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依托楚雄州创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乡镇文化站以科技化的学习手段、信息化的学习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举办各种科技知识讲座,开展基层群众的种植养殖现场培训,使培训对象学会一至两门吃得开、用得上的实用致富技能,以“文化富民”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大力发展彝族刺绣、彝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非遗传承表演和乡村文化旅游等民族活动品牌。目前,全州已扶持培育彝族刺绣协会(合作社)56个、刺绣企业(经营户)330余户,产品达30多种,相对固定的绣女近3万人,年产值超过1亿元。
四是大力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壮大宣传文化工作队伍,选好配齐全州“三馆一站”馆、站长,今年8月份以来,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分别举办了4期近320人的业务培训,提高文化队伍自身业务素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44人,聘用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专(兼)职辅导员1100名。培育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带动村级文化队伍建设,支持文化骨干、文艺爱好者领衔主办文化活动,全州文化骨干超过500人,村级文化队伍达到1000余支。招募文艺志愿者,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名家走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扶贫、结对子种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繁荣基层文化建设。扶持培育业余文艺团队2500支,年组织文化演出活动3600余场次,目前已形成“县市周周演、乡镇月月演、村组季季演”的文艺展演体系。
五是大力实施文化宣传舆论引导工程,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油鼓劲。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行业优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州各级文化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宣传展板、宣传栏等醒目位置,统一布置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使公共文化场所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结合扶贫攻坚,全力实施扶贫扶志行动。精心编排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全州贫困县、贫困乡村开展专题文艺演出,宣传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政策措施。各县市专业艺术院团积极组织送戏下乡40场次,观众达9540人次,开展脱贫攻坚专场演出34场次,观众达6300多人次;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编排了15个以宣传“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先后到楚雄武警支队,南华、姚安等县和部分乡镇,进行了10场次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化惠民巡回演出,受益观众达1.5万多人次。
楚雄州文旅局公共服务科 余涛 文
楚雄州文旅局 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施颖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