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国界”,自6月11日开幕以来,以“共筑新丝路,相约彩云南”为主题的“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湄艺术节”已顺利举办了为期六天的各项艺术活动。活动内容精彩纷呈,让参与的人们从中获得一场身心的洗礼,用艺术的形式实现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相连。
南亚东南亚电影展影汇
以“构筑电影交流舞台、缔结文化合作彩桥”为主题,为期四天的电影展影会已于昨日落下帷幕。活动免费在昆明新建设电影世界、昆明圆通国际电影城展映了10部电影,共20场次。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泰国影片《谁是我》、越南影片《灰姑娘》、缅甸影片《卡杨的美女》、老挝影片《万象的爱》、柬埔寨影片《精神病人》,以及《追球》等四部中国影片在电影院热映。
通过电影这一最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文媒介,将云南与湄公河流域的国家联通。昆明市民张小姐在观看了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后,表示赞赏:“这部影片拍摄得非常棒,不管是故事内容,还是拍摄手法,都展示出了国际一流的水平。”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张小姐认为,这样正能量的价值观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积极奋进,“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正向价值观的引领,对于这样的艺术导向,我们也应该多加学习。”
中国影片《童话先生》首次亮相屏幕就是在澜湄艺术节,电影中的主角玛德是一位英国的童话作家,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来到云南普者黑的一个小山村中支教,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加上对老外极不欢迎的村长,疯疯癫癫的前任老师,使得玛德的支教之旅充满了各种跌宕起伏,幸好在正牌老师李颖的帮助下,慢慢地被村民和同学们所接受,最终演绎出难舍难分的感人故事。而玛德也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创作出了精彩的童话故事。电影充满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将带给大家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摄影展
6月12日至18日,“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摄影展”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二楼举行。
本次展览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构想,以地缘文化为背景,以“朋友情,梦之缘”为纽带,通过交流,向世界展示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域文化的魅力和人文精神。遴选出中国、东南亚10国(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南亚4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67位中外摄影家的150幅摄影作品,在会展中心现场展出,为此届商洽会营造一个较好的国际氛围及直观了解南亚东南亚异国风光风情的窗口。
坐在渔网中间的越南女孩、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印度尼西亚人民、中国雄伟的博览古道、尼泊尔神庙前的僧侣......300米的展线陈列着浓缩独有的地域文化及风光风情的摄影作品,人们到这里参观自觉降低了音量,维护着这里的一方清修,表示出对作品的尊重。“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千百年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寻找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浸透着摄影艺术家独立的思考,他们以自己国家的文化底蕴为创作背景,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文化的交融以及人文情怀的地缘亲情为纽带,深刻地诠释了摄影艺术的魅力和理念,向世界展示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域文化的魅力和人文精神。”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张维明在摄影展现场表示。
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展
作为文化的载体,纸的本身及其所展示的内容俨然已是一种文化形式。文化的“纸相”是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展(纸上作品)的主题,6月12日至18日,“纸上作品”在昆明市博物馆举办。
此次纸上作品展,是2016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展(油画)的延续,展览共有25件国外作品、135件国内作品集中展出,涵盖了水彩(粉)、版画、中国画、剪纸以及以纸质为表现载体的其他艺术作品。
“展览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背景下,为有志于文化交流沟通的中国、南亚、东南亚的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将各国的文化以及对待文化的态度,用‘纸相’的方式加以充分展现。”主办方介绍。
清迈肖像摄影展
“清迈肖像”是泰国享有国际声誉的摄影家卡塔普·皮帕特(Kanta Poonpipat)教授用相片记录在清迈的泰元人的生活之美的摄影个人展。本次展览地点在袁晓岑艺术园美术馆,于5月20日至6月10日进行预展,6月10日至25日进行艺术周展览,展览作品50幅左右。
自1983年至今,卡塔普·皮帕特持续不断的记录清迈泰元人的生活,艺术家的作品以黑白为主,单一的黑白色表达出了清迈的文化艺术气息和历史感。此展不仅可以让观众欣赏到卡塔普教授卓越的摄影艺术,也增进了中国和清迈地区文化生活的相互了解和艺术交流。
王丹 文
责编 和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