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青云路80号(原八街老法院)内,以深厚地方人文历史、生态玫瑰花闻名的安宁八街镇,迎来了乡村振兴“乡野计划”与乡村文创“桩子计划”共同参与建设乡村实验艺术公益项目。
此次活动中,“乡野计划”艺术团队12个可爱的小朋友与“桩子计划”公益乡村文创团队,在美丽的安宁八街街道,共同以艺术介入乡村文创的方式,展开乡村振兴计划。
11月中旬的八街,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美国耶鲁大学的义工孔亚华老师向12位小朋友参观并介绍“桩子计划”艺术中心。在这里,参与者看到人类抛弃不用的东西废物利用组成的作品天梯“上天”,中国传统绘画方式山水画卷等。在安宁市八街的老法院中心原址建设的乡村文创培训基地里,12个可爱的小朋友跟义工老师以独特的肢体语言介绍自己。
本次“乡野计划”的12个小朋友用他们自己的创作方式,在美丽的八街镇与艺术家们共同创作以“彩虹”为元素为留守儿童搭建一个休息的彩虹凉亭。为这些即使没有家人陪伴的孩子们,给他们创造出一个能够休息,放空心灵的地方,小朋友和艺术家们还以另一种形式创作了彩虹编织艺术装置,从搭建框架到缠绕,不断地去想如何进行创新,不断地思考寻找艺术的更多形式。“只要我们大家想象力足够自由,什么都是有可能性的。”艺术家老师启发孩子们发挥想象,并勇于动手去创作。
11月16日,“桩子计划”的木老师与“乡野计划”团队共同在乡野间听风长谈,享受艺术与大自然。“桩子计划”公益团队与12位可爱的小成员共同创作《八街山水长卷》用最传统的绘画艺术讲述八街的自然山水,感受自然。
山是中国人的根,水是中国人源,山水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桩子计划"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木老师亲自带队组织来自武汉格鲁伯艺术中心"乡野计划"的12名小朋友,来到风景如画的八衔平地村车木河水库边,现场教学儿童如何使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如:毛笔,宣纸,中国颜料等,进行现场写生创作。
在这里,“乡野计划”12个可爱的小朋友与八街当地的小朋友们通过动脑、动手,在“桩子美术馆”以当代艺术设计、摄影、话剧文学、音乐等各个领域的艺术方式进行创作,积极实践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艺术,体验着最美乡村文创。
“桩子计划”的木老师的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 ,美育是儿童教育的重点。未来,我们的文化自信要依靠年轻一代。乡村儿童人口众多,是未来的中国力量。美育可以化育心灵,培养审美。美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是一种创造的方式和思维。乡村美术教育拥有城市不可比拟的资源,比如美丽的山川、淳朴的人民,一年四季、早晨白昼一目了然,给人以启迪和美的灵感。
(八街山水卷绘画)
此次为期一个星期在安宁八街"桩子计划"中心特邀武汉大学格鲁伯艺术中心"乡野计划"团队,及"全民越野嘉年华"共同为八街乡村振兴,奉献上儿童美术教育与乡野户外运动,积极响影政府号召推动本地绿色环保计划。
(八街乡村文创基地)
“艺术创作介入乡村生活,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家应走进乡土文化,扎根民间生活,在民间艺术土壤中汲取养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恢复和重建符合中国人审美心理、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创造力的艺术体系;艺术创作介入乡村生态,延续地方特色文化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历史肌理,尊重地域文化,改善村民生活空间、美化生活环境,减少盲目地旧村改造与造城运动形成的建设性破坏,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木老师说。
关于安宁八街
云南安宁八街曾经是文化繁荣、佛教兴盛的重要城镇,分布于大街小巷中的寺院,就是一种见证。八街人有着平凡但真挚的信仰,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对于久居于城市之中的人来说,八街是一个安静闲适的所在。
关于“乡野计划”艺术项目
“乡野计划”以公益为切入,深入民间生活,为了振兴乡村帮助留守儿童而创作艺术。使用公共艺术的智慧和方法,借鉴融入中国传统的经验。在实践和讨论人类未来艺术诸多可能性的同时,共同探索和发现人类未来的理想生活方式。“乡野计划”已经走过三季,分别在湖南、上水涌村、景德镇、武汉都留下深刻的印迹,此次落地安宁市八街镇,希望这样的模式能够真正在云南的乡镇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是武汉大学格鲁伯艺术中心"乡野计划"团队协同安宁市八街镇“桩子计划”公益乡村文创团队执行并完成。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元 通讯员 桩子 文
桩子 供图
编辑 孙帆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