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观园:走在文旅融合路上

18年前,浓缩着云南旖旎风光和多姿民族文化的七彩云南风景区(怡美实业控股旗下业态)在昆明安营扎寨,深耕云南旅游市场,获国家AAAA级景区殊荣,共接待游客逾3000多万人次。

2017年,七彩云南正式更名为云南民族大观园,重新扬帆起航,着力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互动,将民族风情展示、历史文化博览、休闲深度体验和康体娱乐融为一体,从传统旅游模式向现代旅游转型。

一眼览尽多彩民族风情
中午12点,云南民族大观园内,由120余人组成的云南少数民族花车巡演正式开始。身着艳丽服饰的青年男女从太阳神柱广场出发,唱着民歌,跳起孔雀舞、藏族舞、面具舞、白族舞蹈等特色舞蹈。丰富多彩的歌舞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不少人还加入巡演队伍,跟着演员“手舞足蹈”,在民族大联欢中体会热情、多元的云南少数民族歌舞文化。

云南这片高原红土地上,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依托民族资源优势, 1999年,浓缩着云南旖旎壮美的神奇风光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的七彩云南风景区在昆明起航。掩映在绿树林中的傣族、白族、彝族等民族元素的建筑,犹如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成为景区里的一道美丽风景。风情万种的民族歌舞演出,以及独具云南特色的伴手礼品牌和民间手工艺品等等,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达上万余人次。景区相关负责人说:“大观园还将引入一批来自云南各地的传统地道小吃,打造“舌尖上的云南”,充分展现云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多姿的民族风情。”

穿越时空  徜徉云南民族文化长廊
在大观园的云南茶礼文化园,万亩生态茶园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打开。云南贡茶进京的生动场景在这里被生动还原,展示柜里,蓑衣、马灯、马鞍、弓等老物件让人忆起昔日茶马历史。古法制茶的36道工艺,也在这里得到一一呈现,还有复原的百年茶庄,带你穿越时空。

为展现云南源远流长的茶历史,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独特的茶文化,景区特着力打造了全国首家茶礼文化园,致力于推广云南普洱茶文化。

除了茶文化,玉石文化也令云南人引以为傲。古语有云,“石之美者为玉,玉之王者为翠。”这“翠”指的就是翡翠,而“玉出云南”一说主要就是指翡翠。为推广云南的玉石文化,景区建设了中国首个以翡翠为主题的艺术展览馆——“中华玉缘”。展览馆用现代光影技术和仿真技术再现的缅甸帕敢矿坑,将它昔日的辉煌重现;在360°巨大U型幕上,傣家小伙的人玉情缘被悉数呈现。玉石文明的推演,朝代的更迭,血脉的流动,都能在云南翡翠艺术馆的聚光灯下纤毫毕现。“今年,景区还着力打造了一个以翡翠为主线的绝世藏品展。目前,展区已经开始对外开放。我们还打算与首都博物馆、保利博物馆等合作,获得博物馆在展品上的支持。希望将云南翡翠文化向更多人展示。”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引入非遗  传承云南民族技艺
除造型各异的奇石外,云南奇石文化城内还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有名玉种,以及少数民族民间手工银饰品。“我们以云南银饰文化为基石,涵盖有白族、彝族、傣族、苗族等云南四大少数民族手工银的精粹,还引入了云南本土最负盛名的金永才大师的‘乌铜走银’。”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乌铜走银是云南的一种独特的工艺品,宛如神秘贵气的“黑美人”。 2011年,它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了云南独创、中国独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云南民族大观园还将打造一个云南非遗大师传习馆,届时,彝族的刺绣、大理的扎染、建水的紫陶以及织锦、油纸伞、剪纸等多项非遗技艺,都将被引入传习馆。“传习馆的打造,主要是为了弘扬云南本土的手工技艺和非遗文化,丰富整个园区的文化氛围,也让外来游客了解云南民族手工艺的魅力。”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会诚邀云南本土的各地非遗传承大师亲临现场,让游客领略最纯正、最质朴、最原生态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技艺。除有非遗作品的展示,游客还可跟随大师一同学习技艺,亲手制作,亲身体验云南民族非遗文化的多姿多彩。”目前,景区已与至少三位非遗大师达成合作意向,传习馆也在赶工建设中,估计六七月份即可与游客见面。

品牌升级  打造体验+休闲现代旅游模式
2017年,为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云南民族大观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丰富园区业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都市休闲目的地的内容和体验,园区整体升级计划于7月1日前完工。

“景区除了提升现有翡翠艺术馆、茶礼文化园、孔雀园、国家宝藏花园的景观品质,还将在孔雀园内增加大面积的观赏性植被,如桃花、樱花等,让游客领略云南的花卉魅力。同时,孔雀园后山将大面积扩建,为青少年、儿童提供锻炼自我、康体娱乐、野外拓展的乐园,丰富儿童户外体验。与此同时,景区内还会新建竹间生活馆,为都市人群提供一个全新的休闲阅读空间。而在互动体验方面,除有民族花车巡演狂欢、民族特色节庆活动、与非遗大师学习非遗技艺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传习馆内,青少年还可以真正动手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游客还可以在云南茶礼文化园内,挑选上乘用料,为自己压制一饼好茶。

重新扬帆起航的云南民族大观园,将集民族风情展示、历史文化博览、休闲深度体验和康体娱乐为一体,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互动,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我们会以云南民族大观园特有的优秀传统建筑元素为基础,营造具有地域差异的建筑风貌特色,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色;深度挖掘云南的商品文化,通过品牌打造,带动云南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云南民族大观园民族风情多样的名片优势,联动果林水库休闲空间,打造特色浓郁的经开区风情小镇,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张名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云南民族大观园将一改以往“看山看水”的传统旅游模式,努力向强调体验、互动、认知、学习、创意、分享,强调“商、养、学、闲、情、奇”的现代旅游转型。

 

就爱去旅游全媒体 张琳 文

责编 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