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文杂志《高棉》报道丽江古城这位“宅男”,你认识吗?

丽江古城有“宅男”

人称“阿六叔”

究竟有多宅?

你若想找他

就去“恒裕公”

你来或者不来

他都在那里等你

近日,柬文杂志《高棉》12月刊专门用两个整版报道了丽江古城这位“宅男”。《高棉》创刊于2011年8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

该杂志主要报道中柬两国高层交往以及社会、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交流、合作信息,为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巩固中国与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共同繁荣与发展服务。

阿六叔与他的百年纳西古宅"恒裕公"

在喧嚣热闹的丽江古城,有一座始建于1875年的纳西老宅,宅子的主人名叫李君兴,因在家中排行第六,当地人更习惯称他为“阿六叔”。

“阿六叔”是李氏家族第十三代传人,他所守护的古宅名为“恒裕公”,如今是丽江古城的私立民居博物馆,每年有不少游人来这里一睹古宅风韵。

厢房里说书

如同平日一样,阿六叔每天热情地招待着每一位来老宅参观的游人。阿六叔的身材并不高大,身着深蓝色的粗布麻衣,谈吐间透露着儒雅之气。“走,进来看看。”说话时,脸上总带着憨厚朴实的笑容。

通往古宅的大门微微虚掩着,门板厚重而宽大,木纹线条清晰可见;走进院内,清晨的阳光洒落一地,格外幽静。“恒裕公”为四合五天井式建筑,院内有正房一幢,厢房两幢,下房一幢。正房坐北朝南,明显高于其他厢房。

堂屋设在院落北部的正房之中,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堂屋“向阳性”选择。“以前都在堂屋会客,大家晒着太阳聊着天。”阿六叔说。堂屋配有木质雕窗,采用了三层镂空透雕技术,刻有花鸟、拐子纹、云头纹等吉祥符号,层次分明的窗花显得立体感十足。木窗上依稀可见金色印记,“过去都是用鎏金,鎏银的部分如今已经黑化。”阿六叔边告诉记者,边轻摸木窗。虽然木窗上鎏金的部分因岁月磨损,已变得模糊,但触摸着做工考究的木窗,仍能感受到老宅曾经的繁盛。

“正房旁是耳房,家中长辈就住在这里。”阿六叔带记者走进耳房,房内摆放着许多老旧物件,他轻轻拉开一尘不染的老木箱,小心翼翼地拿出泛黄的账本,账本封面写有光绪三十年吉日立,“这是我曾祖父经商时使用的账本。”阿六叔微笑着说。角落边的大箱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纳西族的存钱柜,以前,每家都有一个这样的柜子,大小规格基本一样。长辈们把铜钱塞进柜里,柜子被存满的时候,就可以建个院子或者买几间商铺。”

参观完正房和耳房,阿六叔带记者走进西边的厢房。厢房并不算大,正中悬挂着一块精致的三星图雕件,所有木雕作品中,人物雕刻的工艺技术是最为复杂的。

“这块‘福禄寿’雕件原先是嵌在大门门楼上的。”阿六叔略带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走近看,雕件纹路清晰,所刻人物栩栩如生,正中间的文昌星脚踩雄狮,雄狮面带微笑,十分传神。“过去家里人都在这里吃饭,听祖上老人说,以前,每周都会请说书先生来家里,就在这里说书。”在传统纳西建筑中,厢房是起居室的补充,集休闲、会客、用餐为一体,是纳西族独特的居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纳西庭院中最为有趣和富有人情味的地方。

儒商传奇

“院子是1875年曾祖父所建,传到我这儿是第四代,到我女儿就是第五代了。”在丽江,提到纳西传统建筑,除了木王府,便是李氏家族的祖宅“恒裕公”。

明朝年间,李氏家族世居于金陵(江苏南京),当时丽江的统治者木府王爷非常注重中原文化的学习和引进,招募了大批工匠和文人进入丽江。

据李氏家族家谱的记载:当朝进士“始祖李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木府王爷邀请到丽江,成为丽江木王爷的私人中文老师,并被任命为木王府“万卷楼”掌印大把司,掌管着整个木王府的书籍和档案。至此,李氏家族在丽江定居下来,且在历代木府王爷的更替中,李氏家族始终扮演着木王爷的私人中文老师的角色。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中央集权,木王爷从此失去统治权,李氏家族也失去了在王府里的职位,只好弃文从商,走上经商之路。

历史上,丽江古城作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城镇,是整个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地,马帮文化也带动了丽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同治七年,李氏家族抓住商机,依靠之前积攒的不菲家产,创立了“恒裕公”商号,并于1875年建盖了家族宅院,但目前保存下来的仅仅是一部分。“以前周围这片都是我祖上的宅子,我爷爷是家中长子,按当地风俗,长子成家立业时要分家,就把现在这部分房子分给了我爷爷。”阿六叔说。

2009年,阿六叔在收拾曾祖父老宅院时,意外发现了清末年间“恒裕公”留下的经商账本。账本记录的是光绪三十二年“恒裕公”的流水账。从记录上看,“恒裕公”商号已经摆脱经商始初的艰难,经营范围也从皮毛、商品销售扩大到银号的银两兑换生意,营商规模逐渐变大。

百年间,从诗书传家的教书匠到富甲一方的商贾,李氏家族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你们看到的南书房,以前就是孩子读书学习的地方。”书房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张书桌,书桌上的墨汁还未干透,“我平时有空也会练习书法。”抬头望去,书桌正上方的房屋并没有封顶,露出一块,寓意学无止境,上不封顶。“如今,这里也会在书房举办一些书法展、摄影展,没展览的时候会放一些当地人的画作,供游客参观欣赏。”阿六叔说。

坚守家规祖训

传统纳西民居都少不了天井,“恒裕公”也不例外,但它的天井却传递着特殊意义。

“恒裕公”的天井正中,用鹅卵石铺设着精美的吉祥图案。阿六叔向记者介绍,四个角落上的蝙蝠寓意吉祥福气,中间外圆内方的图案是“铜钱”。在李氏家族的家规中,“钱”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因此要踩在脚下。天井中心图案的四条边代表着“恒裕公”做生意时的“四知”理念。“铜钱图案的正中间有一块凸起的石头,这是绊脚石。以前老人带着孩子走过这块绊脚石,踩踩铜钱,用来提醒家族的年轻人,面对金钱不能以命相取,要取之有道,不要掉进钱眼儿里去。”也许正是这埋在地下的“家规”深深影响着李氏族人,让“恒裕公”在几次风雨动荡中得以完好保存。

几百年来,在丽江经商的几个大家族中,“恒裕公”是唯一还保留祖宅、且还有后人居住的家族。

自1997年起,丽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纳西古乐、玉龙雪山、白沙古镇……投资商、生意人也纷至沓来,千年文化古城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周围的邻居都搬迁到新城,古城的房子变成了客栈、商铺。”阿六叔告诉记者,越来越多人的到来打破了老宅的宁静,也曾经有人来到这里,与阿六叔商谈要购买老宅。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阿六叔依旧坚守着这座老宅子,“因为它是祖辈用生命传承下来的”。

让更多人了解纳西文化

“恒裕公”的大门边有一块重要的碑刻——景仁榜,上面刻有几排名字,第一个便是“林小喜”。“每次游客进入老宅,我都会给他们介绍景仁榜,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就没有老宅的今天。”阿六叔说。

时间倒退到2000年,“恒裕公”几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用阿六叔的话说:“我都快顶不住了,整个人都透不过气,感觉这座老宅要保不住了。”这时,许多买家纷纷出高价想要购买老宅,价格曾一路飙升至1.3亿元。一边是买家高价要买,一边是修缮资金困境,这时候,阿六叔遇到了来自台湾的贵人——林小喜。

林小喜,台湾商人,2009年来丽江旅游时不慎受伤。在丽江修养期间,与阿六叔结识并成为挚友。在“恒裕公”即将不保的时候,林小喜向阿六叔伸出援手,替他解决了老宅修缮的资金问题。2015年,丽江古城管理局了解到阿六叔的困难,划拨了20万元用于古宅的保护和文物修缮。面对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拨款,阿六叔说:“我看到的不是钱,而是对丽江纳西古建筑保护和文化抢救的希望。”

“恒裕公”这座百年祖宅在历史浪潮中得到了完整保存,如今,丽江的很多古老建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保护和修缮,这些古建筑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注解。而四十年的坚守也让阿六叔看到了曙光,李氏家族的历史根脉还将继续延伸下去。“在老宅里生活了四十余年,我觉得我只是它的‘守护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进来参观,通过老宅以及丽江的古老建筑了解纳西文化。”

云桥网 段建鑫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亚 文

朱远灵 李亚 刘珈彤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亚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