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座有底蕴有态度的老城,我叫昆明。”
在回忆的开场白里,“我”总爱这样说。
如果高楼取代棚户是大多数城走向现代化最直接的变迁,那么,文化的留存与延续才真正雕琢了“我”最深沉的灵魂。
(1984年昆明城鸟瞰)
一座城市的变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昆明也在历史的见证下从一个西南边陲之地,发展成为今天的新一线城市,乃至未来的东南亚中心城市。
就算周围的一切都不再是从前模样,可关于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连结,从古至今,都未曾变过。
(2008年昆明城鸟瞰)
当“我”回忆起走过的那些年,“我”想告诉你的,有新楼推倒旧屋的瞬间,还有精神世界的徐徐构建和熠熠生辉。
(如今昆明城鸟瞰)
以前市井嘈杂,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哪怕是现在,仍然有迹可循的活在每个日子里。老昆明,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个时代的延续。同样延续的,还有我的灵魂,一座城的灵魂。
昆明的“野蛮成长”
那些与你有关的地方,在多年前,是“我”生命里最浓重的一笔。
现在“我”邀请你一起回到40多年前的昆明,看看如今你通勤或上学习以为常路过的昆明地标,往昔的或陌生或熟悉的模样。
南屏街
昆明的河湖数量在西南地区,算是很多的,有的河从古至今一直保留,而有的则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所献身。南屏街的前身,就是一条河。
(1985年左右的南屏街 图片来自云南网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这里地面是由青石铺成的小道。抗战时期,演变成当时有名的商业、金融以及娱乐中心。
(2018年的南屏街)
现在的南屏街,是昆明绝对的黄金地段,北连正义路、文明街,南接三市街、金马碧鸡广场、东西寺塔片区。每一个来昆明的人,南屏街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大家都一定会来逛逛。
拓东路
说到拓东路,就不得不提到拓东城。虽然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这座古城的具体位置,但通过历史文献和历代考古学家的调查发掘,在千年前,昆明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城市,可以说是昆明最早的城市雏形了。
而拓东路的存在,时刻都在提醒人们铭记着这个古老城池的传奇过去。
(公元8世纪就存在的拓东路)
哪怕是到了近代,拓东路也依然是昆明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后,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蔡锷统帅的滇军将士就是从拓东路出发拉开了讨袁护国运动的。
(2015年,拓东路旁的真庆观,远处城中圆形建筑为昆明拓东体育馆)
如今,拓东路成为了昆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延续了以往的熙攘人潮。
得胜桥
河湖多的昆明,桥自然也是多的,论起历史名气和文化底蕴来说,得胜桥一定是能排的上名号的。
昆明得胜桥始建于公元1297年元朝时期,算得上是一座真正的古桥了。
(1984年的得胜桥)
传说拓东城形似一条龙,是为了镇压旁边的蛇山,而龙头所在的位置,就是得胜桥了。
“得胜”两字的寓意,也使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时候,就选在了拓东路上的得胜桥附近,讨个好彩头。
(2008年的得胜桥)
这里也曾是旧时昆明的水陆交通要道,小商贩云集,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如今的得胜桥,周围亦是聚集了许多百货大楼,小吃街和公园水系。
交三桥
交三桥,其实没有桥。
有人说这里原名“交丧桥”,这里是古人迷信三界交汇的地方,是昆明人发丧的必经之路;也有说法称这里原来有一个叫“焦三”的人,为了自家生意兴隆在这里修了一座“焦三桥”,后来谐音演变为交三桥。
(1982年交三桥交叉口)
曾经的交三桥是出城的重要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日军重点摧毁的地点。如今的交三桥,是非常靠近市区的交通要道,既有地铁穿行,也有一座超大型的新华书店,还坐落着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
(2017年交三桥交叉口)
北市区
如果说拓东路是拓东古城留下的印记,那北京路,就是北市区一路发展的见证者。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北京路,对于昆明对于盘龙来说,意义特别。
(1999年昆明北市区)
20年前的昆明北市区还是一片农田,北京路的一次次延伸,就是北市区前进的脚印,它连东接西,四通八达,好像一个引擎,把整个昆明整个北市区瞬间连成一个整体,说它是昆明第一大道也不为过。
(如今的昆明北市区)
如今,北市区早已发展成了住宅商户林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副中心,早已看不出以前的痕迹了。
螺蛳湾市场
在昆明,被称为“湾”的地方,一般或多或少都与滇池有关。螺蛳湾在元朝以前是盘龙江的一段,盘龙江在此与滇池衔接,构成了三面临水的渔港,还有渡口。
(最早的螺蛳湾市场)
在徐霞客游记里,还记叙过他在螺蛳湾上船去晋宁县的情景,当时水中漂满螺蛳壳和螺蛳,故名螺蛳湾。
本是昆明一个小渔村的螺蛳湾,1989年建立了日用商品批发市场,青年路的许多商户搬迁到此,造就了这里的超高人气。
(2009年的螺蛳湾)
进入21世纪,螺蛳湾已经成为整个东南亚知名的市场,但由于市场老旧,配套较差,影响交通等原因,与现代新昆明建设规划不符。
从2009年开始,老螺蛳湾的批零销售开始外迁,搬进了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等现代化商场内,购物环境相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螺蛳湾原址则变成了高级写字楼和购物中心,老螺蛳湾获得了新生。
(2018年的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百货大楼
昆明百货大楼老楼建成于1959年,被许多人认为是昆明市10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1983年的百货大楼 图片来自开屏新闻)
在七八十年代,这座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百货大楼是名副其实的“人气网红打卡地”,一小时客流量就可以到达1万多人,节假日更是高达20万人。
进入21世纪后,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周边的顺城商圈进行了大范围的升级改造。
(如今的百货大楼)
当年形单影只的百货大楼被庞大的商业购物建群替代,如今早已是多个购物中心连成一片,顺城王府井,百货大楼老楼新楼并存,硕大的圆盘变成了年轻人聚集的街心花园。
自我的“灵魂构筑”
伴随着西南地区的开发,“我”,昆明这座城市的肉体到灵魂也在不断进化。
除了城市的变化,“我”也想带你看看那些几十年不断播种希望和文明的传递者,不断给予思想和进步的奠基人。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22年12月8日,由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云南首批留美学生董泽等人的合力推动下宣布成立。
(1928年9月,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第一届28名本科生毕业)
(如今云南大学校园的同一处楼梯前)
从私立东陆大学变成如今的国立云南大学,校园里的会泽院曾是无数学者和名人汇粹的地方。
(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发了全国青年抗日热潮,东大义勇军持枪在会泽院前接受军事训练)
(现在的会泽院前,樱花怒放)
名人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长期在此办公,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都曾在此执教。
(1939年1月25日,熊庆来(一排左6)应省政府之聘出任国立云南大学校长并宣誓就职)
(现在的云南大学老校区校门)
1987年,会泽院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1996年,云南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944年云大创办航空系)
(现在的云南大学新校区)
以上所有云南大学的黑白老照片均来自:《东陆回眸》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网站
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个奇迹。
(抗日期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图片来自开屏新闻)
(现在的西南联大旧址校门)
西南联大只短暂存在了8年,但从这里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六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华罗庚,闻一多,沈从文,钱钟书等著名学者在这里奉献了最好的青春。
(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含泪设计的学生校舍)
(现在已经是重要保护文物的西南联大教室)
8年来,西南联大简陋的铁皮茅屋校舍,却是乱世学子的理想国。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曾表示:“我常常想,我是幸运的,在西南联大,我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初步成型的西南联大校区)
(现在的西南联大校区旧址周边已经被高楼环绕)
关于昆明这座充满历史和人文情怀的城市,不论是老昆明人还是新昆明人,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与人有关,与梦想有关,也与你有关。
这些故事或完整或零碎,散落在昆明的老街老巷和高楼大厦之中。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孙帆
审核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