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华丽变身,国内外游客纷沓赶来......

“30多年前,昏黄的煤油灯映照着佤族同胞一张张沧桑艰辛的脸。他们过着上山狩猎、下山找野菜,饱一顿饥一顿的原始生活......”

“30多年后,明亮的电灯照亮了佤族同胞的生活。一间间宽敞壮观的楼房拔地而起,他们迎来开客栈、拍电影、接游客、跳佤舞的欢快日子......”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古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只有105户的翁丁古寨是佤山群落中最独特的地方,寨子由寨门、民居、寨桩等组成,最高大建筑是佤王府,沿着窄路小径布局着各式佤族茅草房民居,房屋内外有无数的牛头。这个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古寨因为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在这里被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

据沧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贺文英介绍,为有效保护翁丁传统古村落,沧源县积极实施翁丁新寨建设,将村民生产生活功能搬至新寨。老寨的茅草屋以入股的方式,交由村里的旅游产业合作社经营,村民再回到老寨上班,通过记工分发工资。此外,村民们还可通过销售土特产、手工艺品、小吃来增加收入,实现了生产生活功能区的置换,真正做到了保护与开发的统一。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翁丁村148户村民加入旅游合作社,人均旅游增收达3000元,2018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037.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458元。

同时,为切实解决翁丁村群众发展致富的问题,当地政府开发了寨门迎宾、拉木鼓、保洁、烤茶、消防等固定岗位,在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先后扶持翁丁村发展了2673亩核桃、7312.3亩竹子、1635亩水稻、30.5亩魔芋、335亩甘蔗、212.7亩澳洲坚果,在翁丁村实施299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为翁丁脱贫攻坚夯实基础。

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建设初具雏形

沧源县通过加大文化旅游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大佤文化的挖掘和佤文化产品的创新,逐渐树立起旅游景区品牌、节庆品牌、饮食文化品牌“三大品牌”。目前,沧源县以佤文化为载体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建设初具雏形,佤族文化由群众“自娱自乐”变身为沧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已成功创建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司岗里崖画谷景区、葫芦小镇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碧丽源芒摆有机茶庄园1个国家2A级景区,先后荣获“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 ”等5个旅游品牌证书。

通过对佤族文化和节庆的深度开发和提炼文化内涵,由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全民共享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三大传统特色节庆活动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品牌不断响亮;佤文化精品《族印·司岗里》已进入常态运营;“佤膳”等一批佤食品全面推向市场,深受游客喜爱。

佤山机场建成通航,沧源被国内外游客熟知

2016年12月8日,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针对不足19万人口的边境县,航空密度由通航时每周3班增加至每周37班,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6万人次大关,彻底打破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空间、时间距离制约的瓶颈。

在民族文化有效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改善、景区体量全面做大、旅游要素持续完善的基础上,沧源县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熟知,沧源旅游逐渐旺起来。2018年,沧源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0.07万人次,同比增长38.84%;实现旅游总收入48.95亿元,同比增长49.83%。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整理

张永强、孟志刚、李学明、赵家琦 图

来源:云南扶贫在线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孟鹏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