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委宣传部:“二三四五六”齐步走 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12月14日,文山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发布“2019年贫困县退出公示”,富宁县以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群众认可度均高于90%等指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其中就有富宁县委宣传部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驻村工作队队员多年来的艰辛努力和无私付出。

自2014年挂钩帮扶谷拉乡立达村委会以来,富宁县委宣传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认真把握贫困人口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四个到位”工作部署,全面推动“五个一批”落实,确保实现“六个精准”(上述工作统一简称:“二三四五六”),做到精准扶贫工作到村、到户、到人,全体帮扶责任人齐心协力、出谋划策,争取各方物资、资金帮扶支持,帮助挂钩户解决吃住行问题,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努力争取“挂钩村早日脱贫出列,贫困人口脱贫摘帽”,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健康扶贫”义诊送医送药上门    方便村民

近日,富宁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富宁县儿童医院医护人员,前往富宁县谷拉乡立达村委会开展“健康扶贫”义诊和进村入户“送医送药上门”活动。这是自2014年挂钩帮扶谷拉乡立达村委会以来,富宁县委宣传部给村民带来的又一项便民福利。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在立达村委会门前广场看到,包括马保亮副院长在内的富宁县儿童医院儿科、中医科、疼痛科、内科、外科共9位医护工作人员,正分头为前来就诊的村民看病开药,一个上午就给100多位村民进行诊治;现场的检查车上,心电图检测、血糖血压测量设备一应俱全,好多从未做过这些检查的村民得到了更全面的诊断。诊治完成后,医护人员针对不同病患开药方并免费送上药品。此外,医护人员还将带来的感冒、止痛、胃病、抗过敏、消炎、降压等常用药品对症免费发放给村民。特别是中医科的壮医揉筋术推拿,吸引了不少村民排队等候现场治疗。

除在立达村委会现场义诊外,富宁县委宣传部、富宁县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深入到十多公里外的立达村那洋小组,送医送药到贫困户家中。这一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带去了健康,也是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基本医疗保障的实际行动。

宣讲宣传思教到位 “互联网+党建”助力扶贫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职能,富宁县委宣传部组织党员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利用节庆日、党建日等机会举办感恩活动,通过召开推进会、上党课、举办道德讲堂,充分利用村广播、悬挂横幅、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及政策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意等,确保扶贫户和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认识。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积极性,引导党员群众弘扬美德、积极向上。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改善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指导村委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对“知恩感恩报恩”户进行挂牌表彰,对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怀感恩之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和群众,在各类慰问及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

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让贫困群众知晓政策、更好地参与政策落实并获得帮扶,传播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5日,富宁县脱贫攻坚宣传信息在省级以上媒体采用102条,州级媒体采用251条,县内主流媒体(富宁政务网、富宁融媒等)发布700余条。同时,依托“互联网+党建”,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向群众重点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开展“最美富宁人”评选活动、“第一书记”主题宣传等,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帮扶干部、第一书记、脱贫户以及致富带头人等进行采访,在县政务网“脱贫攻坚富宁在行动”专栏新刊登先进人物事迹57个,单位先进事迹34个,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发布扶贫先进事迹。

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 精准扶贫整体推进

富宁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挂钩帮扶工作,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方案,认真总结,开展自检自查,确保精准扶贫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首先,调整充实了以宣传部部长为组长,3个副部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2018年下派2名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上专职开展驻村工作。其次,富宁县委宣传部及时组织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对挂钩户进行走访慰问,随时了解建档立卡户的困难和需求,确保按时完成全部脱贫退出任务。针对实际情况撰写“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对群众开展思想帮扶引导。

协调资金物资投入到位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工作稳步开展,富宁县委宣传部每年认真制定年度扶贫计划、项目、措施和进度及完成时限,积极协调项目和资金,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原来是雨天不出门,村里家家门前是泥路,上坡下坎一步一滑,很容易摔倒。村外连接乡村公路的也是土路,下雨后车无法走,有时已经砍好的甘蔗无法运出去,销售商也不愿意进村来收,影响了村民的收入。”正在路边甘蔗地里干活的立达村那洋小组村民黄绍兴指着平整的水泥路,向记者诉说着村子的变化。“那洋小组原来可以说是没有一寸水泥路,现在从每家每户到立达村委会,到富宁县城,全都是平坦干净的水泥路。村子里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民出来串门,做事更方便。”富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声强补充道。

“要想富,先修路”,富宁县委宣传部主动作为,争取立达村委会到立达小组—未洛—卡龙—怀考进村路硬化资金700万,道路覆盖7个村小组600余人;积极协调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为那学、那洋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解决革命老区转移支付项目资金240万元,目前项目实施已完成。

“来家里坐坐嘛。”站在一栋漂亮的小楼前的那洋小组村民黄文财一见到富宁县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员,就热情地招呼着。黄文财告诉记者,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建新房得到了现金补助,还得到了水泥等必须物资的资助。“2019年初划拨资金10万元用于帮扶立达村贫困户安装门窗。”徐声强告诉记者,建起新房后,宣传部驻村工作队还协调组织好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向贫困地区家庭赠送电视机工作,赠送电视机近600台,折合资金30余万元。

据统计,富宁县委宣传部为立达村委会新建办公楼争取到资金25万元;向相关部门协调村委会办公设备配备和办公经费10万元;协调补助短板物资#325水泥30吨,#425水泥60吨,折合资金4.18万元。2019年以来,富宁县委宣传部为扶贫挂钩联系点争取资金和物资共计1025.18万元。

发动群众产业致富  解决“不愁吃、不愁穿”问题

围绕谷拉乡脱贫退出计划及宣传部帮扶计划,富宁县委宣传部大力引进资金支撑,积极发动群众坚持产业发展致富,解决“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问题。

“现在我家主要是种甘蔗,每年这一项就有2万多的收入。儿子到广东打工,收入也不错。”黄文财开心地说,现在生活不用愁。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持续改善的根本,富宁县委宣传部结合各村不同的实际,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并协调资金支持。

通过努力,富宁县委宣传部积极协调长江村镇银行为立达村委会贫困户办理贴息贷款,目前已办理发放65.5万元,共19户贫困户得到享受,最高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并通过和挂钩企业协调,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发展养鸡产业,鸡苗和饲料由公司先提供给养殖户,再按市场价进行回收。目前完成前期的调查核实工作,共计29户意向养殖土鸡44500只。此外,定期组织在家群众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在培训中讲解最新就业创业政策,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选择就业,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根据自身条件积极主动对接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并落实好外出务工生活补贴政策,为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户申请务工生活补贴、车船费补贴等各项务工补助政策。

多措并举  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标

围绕谷拉乡脱贫退出计划及宣传部帮扶计划,富宁县委宣传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进驻扶贫挂钩点开展回访、遍访,对2014年以来退出的贫困户,逐户进行对标核查,确保退出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年度脱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



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教育扶贫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争取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应助尽助,确保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确保病人能享受就医、报销等相关扶贫政策。扎实开展“补短板”工作,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目前,立达村委会已完成旧房危房拆除工作,补短板工作基本完成。着力整改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确保人居环境提升,全力助力脱贫攻坚。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古文丽  文

富宁县委宣传部、古文丽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