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建”到“示范”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的昆明经验

云南的美是什么?宜居的气候、秀美的高原湖泊、四季盛放的鲜花……除了大自然的禀赋之外,多样的民族、多元的文化,融合共存,写就团结进步的云南篇章。循着“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方向,云南倾力而为。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后,近日又传来捷报,省会昆明市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从“创建”到“示范”,一词之变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奋进故事?

聚焦顶层设计

“五个始终坚持”成效显著

昆明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下辖7区1市6县,有10个世居民族,56种民族成份俱全,是全国省会城市中辖民族自治地方最多、世居民族成份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位居第二的城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谈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建设经验,昆明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浩表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做到“五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贯彻“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的导向,满怀深情做好团结服务群众工作;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始终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

(禄劝民族小学课间操)

截止2019年11月,昆明市共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个,其中3个自治县先后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石林县被命名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64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67个,各级命名示范创建单位达2129个,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本土化特色显著的创建之路

昆明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在国家民委给予的评价中,除了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外, “创新创建工作体制机制”这一因素十分亮眼。据了解,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中,昆明市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从社区管理到学校教育再到法律维权,在探索与实践之中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特色显著的创建之路。

(洛龙社区“六和”展板)

建设民族体育文化广场,打造标准化灯光篮球场,改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呈贡区洛龙社区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各民族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发展和顺、民族和居、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家园和美、办事和气”的“六和”治理模式,让社区有变化、居民有感受,不断着力提升洛龙社区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创新力。

(桃源社区居民体验VR党建)

红色气息浓厚的党建室、饶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博物馆、清幽的图书室……走进盘龙区桃源社区办公楼,面积并不算大的空间里别有一番景致。该社区创新四个品牌,为各族群众撑起“惠民伞”。其中,民族事务窗口为民族同胞提供便民服务;王芳书记工作室将示范创建活动朝常态化、纵深化方向推进;民族博物馆、书苑等构成的民族团结之家增强了各族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民族团结示范街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凝聚融荣与共、同心同行的力量。

(禄劝民族小学刺绣课)

禄劝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着彝、苗、傈僳等24种少数民族,素有“一江三水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禄劝民族小学以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整合彝族、苗族文化元素,结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开设了“纺织”“陶艺”“木工”“篾艺”“刺绣”“芦笙”“古筝”“蜡染”“彝苗文”“博弈”等49门选修课,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云誉律所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

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标杆,要善于用法治精神引领,用法治思维谋划。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昆明市已实现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全履盖,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此外,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依托云南云誉律师事务所现有的少数民族律师资源成立“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通过开展法律服务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进“民族企业”、进“民族院校”、进“宗教团体”、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着力推动“让城市更好的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的融入城市”。

结语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昆明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决定》指出,昆明市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富有边疆省会城市特色的创建之路,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昆明市将从创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转变,不断巩固提升示范市创建成果, 总结提炼有益经验,创建专家智库,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输入更多的源源动能。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王琼梅 张玉菊 文

昆明市民宗委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施颖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