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茶博会上的茶文化初探

《茶经》开篇提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云南省处于中华大地之西南,云茶讲述的是大山深邃的语言,承载的是河流磅礴的情感,故而每片茶叶萃取了来自云南大好山川的恩泽与惠顾。若只简单品尝云茶带来的滋味与口感,不足以触摸云茶的精魂之气。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除推介、招商功能之外,越来越多的茶文化被以各种形态注入。雅集、茶艺、茶器、茶服,关于茶的美好文化在一个个展摊一览无余,同时也让文化为云茶注入发展动力有迹可循。

汉文化为茶服注入新活力

来自杭州的月印池文化有限公司在此次茶博会推出的谷帘泉布衣,在布衣的基础上注入汉服元素制作而成。“青云”、“沐风”、“自如”、“循思”等布衣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自如”,长期膝斜襟夹袄;“循思”,圆领一字扣对襟外套;“青云”,对襟立领一字扣短袖。布衣名字雅致,款式简单大方。


月印池文化销售经理沈佳颖介绍,公司经营茶馆多年,三四年前开始制作布衣,目前在全国有70多家代理商。衣服以棉麻、亚麻、手麻等江浙一带植物为材料,不同于其他专为泡茶而制的茶服,谷帘泉布衣在生活中也可穿。布衣单价在400至600元之间,每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左右。本次到滇参加茶博会,希望与更多云茶商合作,将月印池布衣文化与云茶文化结合,助力双方发展。

现代雅间  尽展云茶文化

五号馆的“曲水流觞”展区是本次茶博会的一大亮点。聚集了多家书院、茶道馆、文化公司的立体展示空间,中日茶道分享会、“花间集”池坊花道分享会、茶韵瑜伽、茶墨流觞、孝子奉茶等活动,将云茶文化及文化为云茶发展注入动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曲水流觞区域负责人杨绪香介绍,有别于舞台区较官方的推介会,“曲水流觞”空间类型为雅间。为更好地体现文化类茶空间、体验茶文化,更好地将花、艺、器展现给大众,现场设计弯曲循环的流水,水流沿线间隔相定地置放30个草墩,参与体验的爱茶者坐在草墩上,取随水流缓缓而来的茶杯,将茶水倒入自己的茶杯中。“曲水饮茶”,衍生开来一个关于茶的精彩世界。

杨绪香说:“云南普洱茶全球知名,但相对省外来说,云南的发展节奏较慢,这就需要更多外来的优秀企业,通过专业的文化模板,为云茶发展注入动力。” 

摄影文化助推云茶发展 

7号展馆里,为更好地展现世界茶源的魅力与风采,借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会交易会举办之机,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大美彩云南·世界茶之源”摄影展正在进行。展览分为“大美茶山”、“沉积时光”、“礼茶天地”、“古道留痕”四个部分,以摄影图片为载体,文字叙述为线索,形象地展示“茶为国饮 普洱养生”的云茶视觉盛宴。



云南省普洱茶和茶道,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作为世界茶源的云南,每年吸引无数爱茶之人不远万里到此寻茶。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明介绍,今年是云南省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战略、打造“千亿云茶”的第二年,为形成完整的“云南印象”,本次摄影展,协会认真研究茶叶产业的发展路径,突出主题,“这是摄影服务产业发展的一次突破。刘明提出,云南摄影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助推文化旅游发展、助推生态环境的保护。 

商业性、交易性向功能性、文化性的转变

“云南茶产业在当下的发展,需要回归到茶人本身,以人为本,以茶为人文精神和生活美学的载体,使其成为一种人与人,心灵和心灵加深链接的大众文化生活方式。”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活美学联盟-春山传习社发起人缪以琛说。她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九年,目前致力于琴茶雅艺在社区和青少年中的生活化传播。


茶,这从宫廷、寺院走向民间的“国饮”,在当代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国际交易会上,日渐从茶的商业性、交易性,转化发展为茶的功能性、文化性展示。缪以琛在近几年的茶博会中发现,经过市场淘洗,云茶品种越来越多,且趋于精致;茶商对茶产品内质的诠释和挖掘更加深入和广泛;茶叶服务者、茶艺师的素质越来越高,对云茶、市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云南文化产业与云茶的有机结合,正在从茶空间、家具软装茶席、茶器、服饰、香具、花器等有型的物质层面,向文化、艺术、手工艺、教育、传播等相关产业延伸。”缪以琛说。

 

  施颖 邓诗佳 文/图

责编 和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