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云南青年艺术家丁章玉个人油画展“千愁万绪”,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一楼2号展厅开展。展览持续至2月10日。
本次展览展出了丁章玉2009年至2019年的42件油画作品和39件手稿作品。这些作品记录着丁章玉近10年来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及上课时即时的思想和灵感。
在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薛滔看来,丁章玉的笔触极具力量、大胆、粗犷、奔放,一改人们心中那种大美云南的甜俗认知。“对于蓝天白云下的这片大山,粗犷与狂野才是它的本来面目。生长于此的丁章玉,并没有媚俗的去画那些讨好游客的漂亮风情,而是尊重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本分与良知,真实的表现着他对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产生的独特生命体验与感受。”
(流星雨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
“树”是丁章玉比较关注的创作元素,在他看来,“人的天性里有基因记忆,自然、森林带给云南人的记忆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成为他绘画里最真实的表露。
在他看来,“树”是生命力的象征,令人敬仰。2015年,在临沧凤庆,他看到了3200多年的古茶树,“它像一位历经千年的智者,站在那里”,内心的震慑无法用言语表达,“人类并不是自然食物链的制高点,树才是。”于是他的画作中,鲜有不包含树的。
(遛狗的女孩 布面油画 100x110cm 2019)
薛滔认为,丁章玉近期作品一如既往的延续着狂野画风,在表现主义的基础上糅合了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风格。这种混杂状态是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最真实的反应。“人物与动物在画面中的穿插出现,也是丁章玉近期作品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乌鸦、蝙蝠或者怪异的人,暗示着他潜意识里那些无法分解的持久存在,按耐不住的隐性影响着他的生活和世界,这让作品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红色的孩子 布面油画 100x110cm 2018)
油画作品《红色的孩子》,灰暗的色调,天空中有乌鸦,新生的红色孩子飞在空中,母亲奔跑在两旁长满树木的道路上。新生儿代表着丁章玉对新生命、新事物、新改变的期盼。“绝望与希望交织。”
树、乌鸦、十字架……这些都是丁章玉画中的元素。他说没有给过自己特定的创作环境:战争、疾病或是其他,都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在走。
(四条野狗 布面油画 100x110cm 2019)
丁章玉喜欢安塞姆·基弗、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等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作品大的系列和方向,铁网、天使、翅膀等元素,作品的整体气息都引导着自己。“以个体的情感去应对艺术家的情感,自然而然被感染。”
丁章玉笑称自己“不会传统油画的表现手法,没有专业学过”,大部分时候都是自我的表现手法,尊崇内心的感觉。
(一个男孩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 )
“以前对艺术,该如何创作,思考比较多,现在对生命思考比较多。”丁章玉说,现在思想有了转变,对“为什么活着,活着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思考更多。
此次展览的画中有几张自画像,丁章玉说下一步打算从人物方面做一些研究。
(自画像 布面油画 70x80cm 2019)
丁章玉,1987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201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油画创作,2016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秘境漫游》,现执教于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此前,丁章玉已举办“风景的契机”、“洪荒物语” 、“丁章玉与尼克·尼古拉迪斯 双个展”、“奔”等4次个展,并参加“中泰艺术交流展”、“昆明五三艺术节”、“魔幻·表现”主题展、“中·马版画交流展”、“面向未来”双年展等联展。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施颖 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施颖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