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自然风貌、别样的民族村落、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的民族风味……在临沧乡村旅游兴起的地方,游客总能找到驻足体验的理由。如今,临翔区腾龙村,凤庆县石洞寺村、鲁史镇、古墨村,耿马自治县芒团村,沧源自治县翁丁村、葫芦小镇、崖画村,双江自治县冰岛村......一批旅游要素日益齐全的村寨,逐步在临沧旅游市场上刷足“存在感”,成为临沧乡村旅游的标志性符号。
2019年,临沧市制定了《临沧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临沧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丰富临沧市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动假日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临沧市各县(区)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完善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各县(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内容来抓。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委托云南大学工商和旅游管理学院,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编制《临沧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临沧市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临沧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等,明确把临沧建成云南省健康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旅游圣地。
同时,临沧市注重强化人员培训,拓展发展视野。在2019年先后邀请云南省乡村旅游专家姜若愚、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朱仁斌赴临沧开展乡村旅游培训,组织开展云南省专家服务团旅游从业人员帮扶培训,组织村官参加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2019年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培训,组织赴大理、丽江考察学习乡村旅游,举办全市乡村旅游座谈培训会。并且,临沧市借助外力,探索发展模式,各县(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海城集团等企业参与临沧乡村旅游建设。
并且,临沧市以非遗文化为要素,着力在深挖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特色非遗潜能上下功夫,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将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结合,用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旅游,打造出丰富的旅游产品,拓展其旅游发展空间,成为临沧市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突破口。
临沧市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消费热点,结合临沧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在项目储备上明确“我们要什么”“市场要什么”,紧紧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民族传承与开发行动工程建设,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梳理储备乡村旅游项目。并联合云南大学工商和旅游管理学院对临沧乡村旅游开展深层次、系统化、前瞻性谋划,深度挖潜旅游特色资源和存量资源,做深做细做实乡村旅游项目储备论证等基础工作。
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要素品质”的工作上,临沧市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网厕”旅游要素,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旅游示范村的接待品质。在“吃”上,突出“临沧味道、传统菜肴、地方特色”,积极创新挖掘整理临沧传统菜肴、特色菜品;在“住”上,结合“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和民宿客栈标准化建设,不断促进全市乡村旅游接待设施的提档升级;在“行”上,临沧市结合美丽公路建设,不断改善乡村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完成乡村旅游标识标牌,建成停车场和乡村游步道;在“游”上,加大对乡村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资源挖掘和开发,推出“旅+茶、旅+康养”等乡村旅游线路,并按照A级景区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在“购”上,依托临沧名优农特产品,在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古树茶、腌火腿、本地小红米、蜂蜜、油鸡枞、滇重楼,野生石斛鲜条、藤编、土陶等旅游商品,并制定印发《临沧市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退(换)货工作制度》,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游客购物退(换)货保障金,建成旅游购物退(换)货监理中心和旅游购物退(换)货点,让游客放心安心购物;在“娱”上,举办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暨2019国际澳洲坚果发展年会和茶叶节、摸你黑、冰岛茶会、芒果节、新米节等地方旅游特色节庆营销宣传活动,打响临沧文化旅游品牌,给广大旅客留下“临沧好玩,值得一来”的美好印象;在“网”上,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智慧化建设;在“厕”上,下足功夫,在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环境。
此外,临沧市抓住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提前谋划,从线路、产品和营销三个层面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争取临沧旅游业发展机遇。以“巍云沧”“耿墨宁”两条精品自驾旅游线路交通为主线,结合沿线周边乡村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重点推出古墨最美乡愁体验之旅、昔归生态寻茶自驾之旅、佤寨原始部落探访之旅、孟定边境异域风情体验之旅、冰岛禅茶修心养生之旅、俐侎部落风情之旅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自驾小环线,丰富沿线旅游产品。同时,依托临沧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田园风光、康体养生、休闲农业、自驾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文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施颖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