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最美文旅人】临沧镇康文旅人 让每个人心中充满阳光

编者按2020年春节,是文旅人最难忘的春节,疫情蔓延、游客滞留、停工停业、退单退款……战“疫”主题贯穿整个春节假期,还将延续。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文旅系统各部门及文旅行业各企业的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依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奉献力量,在防控疫情、抗御灾难的道路上,他们的故事,温暖着我们继续前行。

在平时,吃饱穿暖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需求,疫情突发,对“流浪”在外的滞留人员而言,吃得好又穿得好,却成了最温暖人心的温馨时刻。

在云南临沧镇康县,一群文旅人除了积极开展日常的防控防疫工作,他们为滞留游客买新衣、新鞋;他们让家属蒸馒头、熬稀饭;他们变身酒店服务员,一日三餐、零食香烟,第一时间满足滞留游客所需……其实,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善良。

蒸馒头、煮稀饭、送汤圆

“在这里和在家里一样”

春节前夕,临沧镇康县的文旅人就在为春节假期的旅游热潮做足准备,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群文旅人比往年黄金周更忙碌,不论身在何处,直到今天,这场疫情仍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面对疫情,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及时迅速、积极主动采取精准有力的措施投入抗“疫”行动。当一些省外游客被滞留在镇康回不了家,镇康县妥善安置滞留在滇游客,对于此项工作,镇康文旅人比往常更为精心、细心、耐心、热心。

据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周世美介绍,1月28日至今的12天时间里,从县文旅局、公安局、县医院、武装部、检察院、法院抽调的51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准时送餐、体温测量、发放口罩、日常采购、提供报纸书籍、思想疏导等等,全天候服务滞留游客。

“有天清晨,在日常巡查中,我们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发现,河南籍许先生因高血压和胃不好,需吃清淡的早餐,但因当时正值春节又是疫情期,安置酒店的早餐都是统一的方便面,街上早点铺店都关着门,哪里买得到清淡的早餐。”周世美说到:“正当大家犯难时,党员祁华斌提出了解决方案,他立马回到家里让爱人煮了稀饭、蒸了馒头给许先生。”

从那天以后,许先生每天都吃上了清淡的早餐。

一天吃得好,精神倍儿爽。在滞留游客的饮食方面,一日三餐,文化旅游局妇委会主任王娅和职工杨光琴作为后勤保障组工作人员,可谓用足了心思,她们一一记录有关游客的饮食习惯和忌食,对每一份餐食都细致清点、装车、分发配送。“滞留游客中有一位素食者,杨光琴每次都会细心地询问餐厅,是否已单独烹饪,单独安放。”周世美说。

在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致电采访时,周世美正在忙碌,她正忙着煮汤圆呢。周世美说:“今天是元宵节,这些滞留游客身在异乡,肯定很想家,一碗汤圆寓意美满团圆,我们期望多想一步,多做一些,让他们感受到在这里和在家里一样。”

买新衣新鞋、买零食纸巾

“他们的服务真的很用心”

每天的工作细之又细,相隔千山万水的游客与镇康文旅人相聚在一起,原本的陌路人,现在变成了“一家人”。12天里,他们成了温暖的“陌生人”,他们沟通交流,互相理解,相互配合,工作人员在每一个房间粘贴温馨提示卡,发放给滞留游客意见表,听取游客对安置服务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这些,我们只希望滞留游客能安心、顺心、开心,大家一起战胜疫情。”周世美说。而众多滞留游客都说道:“他们的服务很提心,很用心,让人感动。”


在连续的对接中,暖心的片段不断。据周世美讲述,1月28日,湖北王先生住进安置酒店,但因为他已离开武汉旅游好多天,衣服、鞋都脏了没法穿,这个时候,文旅局的干部陆林在及时询问了王先生的身高、鞋码后,一个小时左右,一双新鞋、两双袜子、两件T恤和一件外套等衣物就送到了王先生的手里,陆林还详细询问看鞋合不合脚、裤子长不长。王先生很是感动,到了晚上,周世美接到王先生发来的感谢信息:“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们在这里一切都挺好的。”

危难之处显身手,在全力服务好滞留游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临沧文旅人变身“多面手”,可当服务员,可当心理咨询师,连续多日,没顾得上和家人吃一顿饭,和家人进行一次长谈,他们将时间和服务都留给了滞留游客。党员杨仕海及时了解游客饮食习惯,从家里备了辣椒、咸菜等满足游客及工作人员的饮食喜好。工作人员刘康志、何绍军在家里都有患脑梗病老人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入住宾馆服务游客……

一句句贴心话,一件件小事,却汇成了一股股暖流,流进游客心中,让游客找到了家的感觉。12天里,或以后更长的日子,周世美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后退,都不会说‘不’,再辛苦,我们尚能一战。”

结语

人生,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瞬间感动。临沧镇康文旅人只是千千万万文旅人的缩影,在抗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正因有了这些善意与感动,普照的阳光才能支撑我们度过这特殊的时刻。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张玉菊 文

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代基凯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