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涛通报,截至2月13日24时,全市累计确诊病例48例(16例在省传染病院隔离治疗、32例在市三院长坡院区隔离治疗),其中重症4例,无危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治愈出院8例。
昆明市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经过积极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医疗收治能力持续增强
优化细化全市公立医疗机构35个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截至2月13日24时,累计就诊23074人次。定点收治机构市第三人民医院加强收治能力扩容,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保障现有隔离留观、收治床位和后备床位的同时,增加远郊县区各扩充30张救治床位作为应急储备。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院区)、市中医医院(呈贡院区)新增获批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资质,现有5家机构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可提升至每日检测500人份,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诊断能力。
患者治愈水平持续提高
继续按照“四集中”原则和“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努力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危重症病例。做到中西医治疗并重,组织市中医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队伍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对确诊病例开展中医治疗,有力提高了治疗效果。注重心理疏导,组织省精神病医院专家团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治疗,有效排解患者焦虑情绪及医务人员紧张情绪。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接听疫情相关心理咨询电话181个,网络咨询答复疫情心理问题60余例。体现人文关怀,对昆明地区治愈患者统一安置到市委党校进行康复休养,医务人员进行随访,有力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截至2月13日,昆明市已先后治愈出院8例患者(5例由省传染病医院出院,3例由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现有病例无危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这说明新冠肺炎经过科学、及时、有效治疗是可以痊愈的,今后会有更多的病人陆续康复出院。
“三张网”管控持续深化
继续深化入昆通道节点的“外网”、市内重点部位的“内网”防控和健康监测,在全市113个疫情防控查缉点开展入昆车辆、人员排查、体温检测、信息采集。33个酒店集中安置滞留昆明的湖北籍游客,已有部分游客通过离昆申请。全市留验站点增加到45个,病例监测、报告能力不断提升。依托社区“基层网”,采取社区党员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护人员+楼栋长等可调度人员的“3+X”模式,深入推进社区地毯式、网格化排查,做到疫情早排查、早报告、早隔离。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共出动1037个检查组、4245人次,对2745家医疗机构、4636家公共场所、398家生活饮用水、135所学校、745家消毒产品等生产经营单位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督导抽查,现场共开具《卫生监督意见书》2404份,督促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抽调8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共抗疫情
根据国家“一省包一市”总体安排和省指挥部工作要求,昆明市负责支援湖北咸宁市赤壁市医疗救治工作。市卫生健康委紧急制定派遣方案,在“保后方”的基础上全力援助兄弟城市,抽调8家市级医院88名医务人员,主要包含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中医肺病科的医护人员,组成昆明市援助湖北医疗队,已于2月12日奔赴一线,驰援湖北。
输入性高峰已过,但复工返程将增加聚集性疫情风险
根据昆明市当前疫情研判分析,1月23日至2月6日是第一个关键节点,来自湖北省输入性疫情高峰已过,我市疫情总体平稳。但随着企业复工及返程高峰,将面临范围扩大、来源增加、聚集性疫情增加的风险。
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管理、定点收治机构设施设备更新和能力建设,扩充隔离留观病房建设。发挥中医药特长,组织专家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加强与省级院前急救机构协调,优化病例“120”呼救受理调度和转运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医疗防护紧缺物资,全力保障医务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安全。加强返昆人员管理和交通疏导,有序组织企业复产复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来源 云报客户端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