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侵袭导致各行各业纷纷受创,在不断探讨社会现状的声音中,文旅企业、从业者们的呼声强烈。春节假期期间,疫情愈演愈烈,文旅业陷入停滞的状态,曾经在长假黄金周拥挤热闹的景区,如今不得不闭门歇业,等待疫情过后的春天。
疫情期间,行业内都在做哪些工作帮助企业纾解疫情造成的困难?企业自身又应当为未来发展做哪些准备?对此,全联旅游业商会会长吉小冬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的采访,从商会的角度来阐述文旅业在疫情期间的动态,并鼓励文旅从业者重拾信心,抓住机会。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新冠肺炎的爆发导致全国旅游业陷入停滞期,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影响如何?文旅从业者、文旅企业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吉小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对全国文旅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不少旅游景区面临被迫停业的现状。对旅游业内的企业来说,整体收入均受到了影响。实际上,黄金周的营收对很多文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黄金周的营业收入甚至占全年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次疫情的爆发正值春节假期前,导致很多企业收入大量缩水,损失非常惨重。
企业重振和恢复的时机还要根据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做判断。不难发现,不止文旅行业,疫情爆发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全行业的,很多企业面临相同的境遇。不仅中小企业遇到了困难,大型企业也备受掣肘。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生命力是很脆弱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从商会的角度出发,更需要帮助企业鼓舞信心,让企业从业者看到未来的希望。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作为全国一级行业商会组织,当下全联旅游业商会都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吉小冬:疫情当前,全联旅游业商会联合商会会员企业积极展开了调研,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商会于1月31日向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主要阐述了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目的是希望国家文旅部出台相关的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持政策。其中,我们呼吁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如提供贷款支持,缓解企业的贷款压力;短期内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解决企业发工资难等问题。同时,我们也建议文旅部退还旅行社的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从现在出台的政策来看,很多都已经得到了落实。政策的及时出台极大鼓舞了文旅企业的信心。
此外,我们也在和一些线上平台联络,组织线上培训。如商会已联合抖音为中小文旅企业做一些免费的培训课程,课程包括专家解读文旅发展趋势,短视频的拍摄、制作、传播等。通过这样的线上培训,让从业者们了解自媒体宣传推广渠道,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旧路子,提高他们经营、营销的效率。等到渡过疫情,企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恢复过来,打响知名度。
从商会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激励文旅从业者,尽力帮助减少过度严重的悲观情绪,鼓舞信心,让大家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疫情期间,文旅企业、从业者应当做哪些工作?
吉小冬:我相信很多传统企业经过这次疫情以后,能够引起他们的自我反思,深度思考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想办法着手解决。这样在新的时机来临的时候,企业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面对一个新的市场。
举例来说,不少传统的旅游景区同质化问题严重,特别是文旅小镇,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文旅小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内容去做支撑。游客到达一个地方,并不仅是为了看景区外观,更是为了体验内容。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讲,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也会造成竞争压力的增大,如何做出有鲜明特色的、适合这个地区特点的内容,如何带给游客新鲜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疫情期间,行业面临着相同的境遇,此时需要从业者、企业提振信心,组织骨干力量静下心去思考企业存在的问题。作为商会,我们会在这段时间给予企业鼓励;在停滞期间,联系中小企业做培训,帮助他们认识并解决问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从文旅行业收到的影响看,此次疫情相比“非典”时期有哪些异同?企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吉小冬:相比“非典”时期,第一个特殊性就是这次疫情的爆发是在春节之前。春节期间对于文旅企业创收的好时期,市场正常运行的环境下,企业的营收将会是井喷式的。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企业损失特别惨重。对比“非典”时期来看,“非典”爆发的高发期是3月份,相对来说,并未遇到黄金周创收期。此外,不同之处还有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太快。我认为,传播速度的加快并非防控做的不到位,而是交通系统的发达导致的。相比2003年,如今的高速公路、高铁、航空交通网更庞大,运输更便捷,但这也大大加大了病毒传播的几率。另外,2003年的经济总量与现在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此次疫情感染人数更多,持续的时间还待考量。
旅游行业是一个脆弱的行业,每当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或疫情,对全球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旅游行业如何能够在灾难来临之后,快速去恢复自己的市场,这都是行业内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但是我认为,灾难到来的时候,机遇也会来,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非典”时期,云南并未发现病例,也正是因为如此,疫情过后,很多游客选择到云南旅游,当时云南的旅游业产生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次疫情中,西藏的感染人数较少,疫情后,西藏的旅游也许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西部地区,如何能够在疫情期间“苦练内功”,抓好旅游服务、管理,等待恢复期来临,能够抓住机遇的地区不仅能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这次疫情让大众对卫生环境的关注上升到了新高度,疫情之后,旅游资源在发展规划方面,是否会加强对卫生环境的重视?此前一直在推进的厕所革命,是否会在疫情后迎来更为显著的进展?
吉小冬:这次疫情的爆发对全民都做了一个卫生教育,至少很多人会习惯戴口罩、注重家庭卫生的清洁。在中国,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农村的就业人员,也会促进他们卫生习惯的改善,对于旅游景区更是如此。
厕所在景区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家倡导后,厕所革命成为提升中国形象的核心问题之一。厕所革命需要推进到新的阶段,地区普遍习惯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创新就是颠覆固有的习惯。把一些传统的习惯改掉,实际上就是创新,然而很多地方在敢于颠覆习惯这方面,还未能达到。这次疫情相信也会改变很多人的传统习惯和认知。此外,还需要加强人员的输入和管理的加强。实际上,在西部的一些不发达省区,在建设厕所这件事上还做得远远不够。建设了厕所,但是缺少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是不合格的。
问题需要改正,在改正问题,纠偏错误的时候,行业商会也会给政府提建议,比如发现问题后,能否给企业留出缓冲的时期,去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一脚政策“急刹车”,让很多从业者不知所措,其实这对旅游市场也是一种破坏。我们期待让旅游朝着拉动消费去逐渐转型,商会需要做的就是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商会下属的会员企业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艰苦创业的精神,踏踏实实做事。以无微不至的情怀,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疫情后,企业及从业者应当如何做好准备?
吉小冬:对于这个问题,文旅从业者需要认识到,不管是好环境、还是坏环境;不管是有疫情,还是没有疫情,中国十多亿人群的消费基础是在的。按照现在这种情况,文旅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不是下降的,而是在增长。首先,从业者一定要有信心。至少就国内市场来看,消费人群基数大、疫情后,旅游趋势利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刚需,尤其对于中高收入群体,旅游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我们要有信心。其次,需要找市场点,做好内容。如浙江的裸心谷很受周边地区游客欢迎,满足人们“诗和远方”这种回归自然的需求;北京郊区近年来旅游市场向好也是如此,文旅从业人员要去找到市场消费的需求,未来一定向好。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