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乡村富了群众 文山马关旅游业“十三五”发展显优势

马关有着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富集的资源禀赋,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十三五”以来,马关发展旅游业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旅游业的发展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脱贫具有非凡意义。

马关县城全景

立足优势  找准定位

马关县地处祖国边陲,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南部,与越南两省县接壤,边境线长138公里,与越南河江省的箐门、黄树皮和老街省的新马街、猛康4县接壤。马关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自西汉开始历代王朝就在此设制管辖,多民族长期和睦共处,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阿峨新寨全貌

据悉,被评为云南“十大民族狂欢节”之一的马关苗族“花山节”,每年都吸引国内及美国、法国、越南等国的游客参加,马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内容丰富,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1人。仁和镇阿峨新寨村壮族农民版画享誉盛名,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马关也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马关境内有古林箐和老君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天然大氧吧”的美誉;发现的生物资源1500余种,其中种植药食两用的草果13万亩,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马关有着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富集的资源禀赋,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罗家坪大山

规划编制 构建蓝图

自十三五以来,马关县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集的资源禀赋为依托,紧抓民族文化资源,以文促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的工作目标,积极推动全县旅游产业从单一景点式向整体融合式发展,产业规划从单体规划向全域规划转变。编制完成了《马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罗家坪大山红色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概念性规划》《鞍马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等大小规划10余个,明确了全县旅游发展目标定位、形象定位、阶段措施,为旅游业工作推进和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了科学、可行的美丽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紧锣密鼓的规划编制工作也标志着马关旅游产业工作正式迈向规范化,提上工作日程,为发展旅游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苗族花山节

加大投入 抓实项目

马关县按照“项目覆盖全境,产业带动发展”的发展思路,本着有轻有重,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为重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旅游活动中。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局和特色,探索“文化+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路径,以傣、壮、苗族传统文化为主题文化元素和主要卖点,投资1.2亿元打造坡脚镇小马固新寨、马白镇马洒村、小坝子镇老懂寨等6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民族特色饮食、侬人古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开发且成效明显,成为了游客争相观赏、观摩和学习的新热点。

马白镇马洒村

同时,结合各民族的节庆日活动,推出了壮族版画、阿雅铜火锅、土制红糖、腊科火腿、苗族土制传统麻布等商品,产销形势喜人,传统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了有效利用,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苗族“闹兜阳”

规范管理 成效显著

自2019年以来,马关县乡村旅游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旅游工作全州排名第一,在全州2019年第二次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同时,马关县紧抓机遇,在马白镇马洒村、小坝子镇老懂寨村等6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成后,按照A级景区建设标准,对马白镇马洒村、小坝子镇老懂寨村等5个旅游村进行改造,积极开展A级景区申报工作。

罗家坪村

据了解,马关成功申报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3个,马关县成为文山州2019年成功申报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目前,5个景区均已完成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讲解服务、氛围营造、旅游购物等软件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旅游客源市场得到了拓展,旅游产品得到了升级。2019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44亿元。

马洒村七彩旱滑

对马关县来说,“十三五”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着马关县有了旅游,旅游业不仅美了乡村,还富了人民。

云报文旅全媒体实习记者 李正鹏 文

文山马关县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胡四美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