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减轻疫情对首都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月19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保障精品内容创作生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28条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电影院、文艺演出场所、文博单位、娱乐场所均暂停营业。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取消了包括17个庙会在内的4300多场春节假日文化活动;关闭全市372个市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乡镇综合文化中心,以及6457个社区村文化室和183家博物馆;春节期间,全市取消原计划推出的5392场各类营业性演出等。
很多文化企业因疫情影响陷入经营困境。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文化企业初步估计经济损失超百万元,超四成受访企业预估本年度收入将同比下降50%以上。文化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最需要的是延缴社保、减免房租、贷款延期和融资补贴等资金政策支持。
为此,北京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16个部门及各区有关单位,对北京3000余家文化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找准疫情期间文化企业的难点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据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介绍,为帮助相关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北京市各部门打出资金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资金难题。“通过延缴社会保险、返还失业保险、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费用、给予场租补贴等方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新措施还聚焦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坚持内容为王,突出强调“抓精品、强供给”。在影视行业,对今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上映的京产影片给予一次性宣传发行补贴;对今年春节前后处于集中创作期、受疫情影响而暂停的重点项目给予创作制作特殊补贴。出版行业,鼓励北京地区数字出版企业及相关文化机构在疫情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优质内容资源及公益性线上演出等数字文化内容服务。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数字音乐、网络教育、知识付费、有声读物等新兴业态用户规模有较快增长。北京出台的新举措也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互联网”,明确新兴业态、场景应用的主攻方向,为文化企业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提供指引。
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