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野生动物保护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新政新规相继出台。在新形势下,结合新政策,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大理将如何填写完美答卷?近日,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通过对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大理州森林公安局、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主要旅游景区等进行实地采访,看到了大理州各级各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共同探索大理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本。
大理连续出台新规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疫情发生后,1月26日起,国家就先后出台了防止疫情扩散、禁止食用和交易野生动物等方面的新规新政。2月27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56次主任(扩大)会议,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月1日,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大理州森林公安局、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大理州实际情况联合发布《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 大理州森林公安局 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要求,大理州森林公安局主要负责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运输、贩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等工作;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主要负责野生动物活动区、驯养繁殖单位等野生动物源头的监测和统计等工作;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加强对各种交易市场、销售途径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等工作。
2月26日,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大理州森林公安局再次联合印发《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大理州森林公安局关于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巡查和查缉力度的通知》,要求各县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巡查和查缉力度,着力切断病毒传播源头,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政策频出,不难看出,作为云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的地区之一,大理州一直致力于生态保护,从未放松过保护野生动物这根弦。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人有责
大理州地处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复杂多样,山川河湖风光迤逦,植被类型丰富,野生动物资源富集,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全州森林面积173万公顷,森林蓄积1.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22%,湿地面积6.3万公顷。1981年苍山洱海被列入自然保护区以来,大理州已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苍山洱海、南涧无量山、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永平金光寺、剑川剑湖、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苍山),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
据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野保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理州已查明的陆生野生动物有763种,其中:爬行类动物24种,兽类98种,鸟类641种,动物类群中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有11个门类在本地区均有分布,有国家级或省级保护动物51种(Ⅰ级保护动物8种,Ⅱ级保护动物43种),其中,滇金丝猴、金钱豹、云豹、金雕、黑颈长尾雉、林麝等野生动物都属于濒危物种。
在今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一群工作人员喂食山间群猴的视频在朋友圈传播;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在野生猕猴群栖息地宾川鸡足山景区看到,景区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定点投食,一幅美猴与工作人员在自然山间和谐相处的画面令无数人点赞。野猪撒欢,与俏皮的猕猴山路相逢等情景,时常被到大理旅行的游客遇上;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多部门联动强拳出击 成效显著
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国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在强调现有法律对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基础上,新增全面禁止食用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和人工饲养。
在大理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大理州森林公安局、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地方最新文件精神,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行再落实、再部署、再要求,多部门联合扎实做好全州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和保护工作。
据大理州森林公安局政治处主任李若翀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州森林公安机关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专项行动,先后下发了《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防控疫情工作实施方案》《全州森林公安机关疫情防控战时宣传工作方案》《大理州森林公安机关疫情防控阻击战战时表彰工作方案》,全州组建了“专项打击”“清理查缉”党员先锋突击队39支,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和野生动物保护最严的执法防线。
截至3月4日24:00,全州森林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4492人次,车辆1315辆次,排查野生动物活动区域459个,花鸟市场112个,驯养繁殖场所408家(次),餐馆1607家,农贸市场286家,发放宣传资料24902份,立刑事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查处野生动物行政案件190起,行政处罚106人,收缴野生动物活体774头(只)、活体672只,死体102头(只)、野生动物制品及皮张103件、猎具271件。
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野保科工作人员介绍,在2019年度,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和收容拯救工作,全州共收容救助野生动物415只,投入120万元用于2019年度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项目,组织5次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发放资料5000余份;并根据大理州重要鸟类迁徙通道的实际情况,每年9-11月在鸟道雄关和凤凰山进行鸟类环志工作,2019年共环志鸟类1703只;同时做好全州251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管理。截至3月3日,全州所有野生动物养殖场所暂未发现病死野生动物或疑似发病的动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 倡导全新生活方式
大理,拥有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和谐共存的旅游资源优势,大理人始终坚持在因地制宜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席玲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大理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发展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决不能以牺牲生态文明建设为代价,必须以服从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大理州一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野保科工作人员也说道:“大理州一直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现在洱海水更清了,海鸥也越来越多,每年我们都会定期进行鸟类环志,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知识。”
大理州宾川鸡足山景区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景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景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良好。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杨云峰介绍,面对新形势、新政策,管理局迅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大对景区的巡查力度和密度。同时针对群众“靠山吃山”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这一薄弱环节,景区还联合森林公安、林草局到景区周边、景区与周边地区结合部的乡镇山区广泛进行检查和普法宣传,呼吁大家不滥捕、滥杀、滥食野生动物,不参与非法制售、买卖、运输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此次采访中,众多受访者谈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一个惨痛的教训,保护野生动物这个重任需要全社会达成共同意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他们也希望,倡导全社会禁食野生动物,形成共管共治,维护生物多样性,营造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大理新格局。
云报文旅全媒体实习记者 肖玉梅 文
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大理州森林公安局、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宾川鸡足山景区 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张玉菊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