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邂逅春天 向阳生长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祥云,这个最早叫“云南”的城,正告别隆冬,邂逅春天,向阳生长。

祥云县各行各业按照疫情防控措施和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开始陆续、有序的恢复经营状态。小吃店、照相馆、年画铺……各自回归自己的社会岗位,创造社会价值,城市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人们戴着口罩,三三两两走上街头,感受春天的气息。

祥云古城介绍

祥云,是云南省四大平坝之一,因"彩云南现"的典故,始作"云南"命名,蜀汉建兴三年置云南郡,成为滇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多年。据1962年在清华洞出土的石斧、石锛、陶器、炭屑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

现存的祥云古城始建于洪武15年,整座城布局为正方形大印状,钟鼓楼为中心的印柄,以西南卧龙岗相呼应为“卧龙捧钟”。 钟鼓楼和东城门洞是祥云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后街荷花池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州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王孝达烈士故居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过祥云旧址(将军第)等红色文化遗迹。

王孝达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向东一进两院,为木结构走马转阁楼,是县城保存基本完好、规模最大、最典型的中式土木结构民宅。

整座房屋西、北、南三方有围墙,所有房屋外檐不露一根木料,全用风火砖石砌成飞檐,在大门南侧还建有碉楼一座。

房屋整个布局、设计、工程既发扬了中式房屋的坚固、庄严、对称、华丽的优点,又吸取了西式房屋注重通风、采光的要诀,使房屋经久适用,冬温夏凉,住着身心舒坦,而且能防震、防外来火灾和匪患的袭击,是祥云典型的民居建筑。

目前,王孝达烈士故居作为红色文化学习基地、文物收藏与展示,以及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既是革命文物,又是中式民宅的典范,是建筑科学的精品,也是祥云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宝贵文化财富之一。

云报文旅全媒体实习记者 肖玉梅

通讯员 罗丹  文/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孟鹏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