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宁:危中寻机“备战”春茶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节气过后,随着气温回升,茶叶开始萌发新芽,又一年春茶季即将来临。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期以来,素有千年茶乡之称的保山市昌宁县茶山茶园和茶叶加工厂房里,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茶企茶农都在忙着做开采前的准备,信心十足地备战春茶生产。

“我们的‘昌宁红’原料都是来自澜沧江优质茶区上游的昌宁,这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到昌宁红茶业集团门口,就听到里面热闹非凡,让人以为有许多人正在品茶聊茶。走进一看,原来是集团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正在对着手机开直播。昌宁红茶业集团董事长田稳荣笑着说:“这是我们近期开始的新营销方式,效果很好。”

跟随田稳荣走进集团的生产车间,紧压茶、CTC红碎茶的各条生产线上,工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着。车间门口过道上,几个工人正在往一辆挂车上装上包装好的茶产品。看着忙碌有序的工人,田稳荣说:“集团复产三周多来,各项生产销售都较为顺利,近两周每天都向国内外市场发货,累计销售量已超过200吨,其中出口俄罗斯40吨、波兰20吨。”

在昌宁红茶业集团的实验室里,又是另一番情景,几个实验人员正在那里拼配着茶叶和其他配料,然后加水、加冰、摇晃,一个流程下来,一杯泛着金色的奶茶就调制出来了。田稳荣介绍,这是今年集团面对市场需求,正在研发的“街边茶”奶茶产品,目前已注册了商标,研发也基本形成稳定配方,将于今年昆明茶博会期间推出独具特色的昌宁红奶茶产品。

“线上直播销售和新产品研发,是我们集团应对市场变化和今年茶叶产销形势的举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茶叶市场形势特别是春茶的形势可以说是非常严竣,但我们不能坐着叹气等着市场回升,必须主动适应变化,寻找市场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危中找到生存和发展机遇。”田稳荣说。

“今年对昌宁红来说,最大的机遇是前不久获得了欧盟、美国有机产品认证,我们的品牌茶将进入德国超市。在全行业面临的压力面前,我们将调结构、强品质、塑品牌、拓市场,保证产量产值稳定,努力实现增长,带动更多茶农实现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收入支撑。” 田稳荣说,通过政府、企业、茶农的共同努力,千年茶乡、昌宁红茶的品牌一定会更加响亮,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赢得更多份额。

如田稳荣所说,昌宁是有名的“千年茶乡”,早在1986年就进入了全国首批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列,“昌宁红茶”是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涉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3%,茶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直以来,昌宁县都把茶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持之以恒地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2019年,茶园总面积31.34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44万亩,古茶园4.9万亩20余万株,全县茶叶加工企业615家,茶叶年加工能力4万吨。全县干毛茶总产28422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3.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14亿元、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0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4690元。

和昌宁红茶业集团一样,近期,昌宁县各大小茶叶加工企业都在积极备战春茶生产。翁堵镇扁里村光山茶所的刘金顺夫妻俩每天都带着工人清洗、调试茶叶加工机械,检修线路,准备燃料,忙得不亦乐乎。刘金顺说:“这几年,我们一直都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客户,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就有客户打电话联系,最近这段时间电话少了些,感觉春茶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但我们相信疫情总会过去,市场总会回暖。”

“这个茶叶,是我们种茶人的基本收入保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把它管理好,按照企业的要求,逐步走生态化的发展路子,让我们的‘金叶子’更亮,带给我们更多收入。”正在茶园里查看茶叶萌发情况、进行茶园清理的漭水镇茶农穆会莲说,昌宁县18.4万名茶农也在忙碌着。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从昌宁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昌宁县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决策以及云南省打造千亿云茶大产业发展机遇,推进昌宁茶产业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茶叶产量2800万公斤、综合产值4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目标。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亚 通讯员 吴再忠 文/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孟鹏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