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严格按照规定暂停所有演出活动。日前,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把疫情停演期当做修炼艺术“内功”的契机,重新统筹全年重点工作,将下半年创作计划提前推进实施。团内要求创作队伍伏下身去,踏踏实实寻找创作素材,并定期组织学习国内外优秀作品,为开展创作做足功课。经过前后五次创作会议研讨,确定了年前新创节目的修改打磨方向和新作品的创作方案。
有序组织对年前新创舞蹈进行修改打磨
瑶族舞蹈《山花花》主要从舞蹈音乐与作品情感切合度方向修改完善;彝族舞蹈《回响》主要突出人物性格,形成清晰表达,增加作品感的方向修改;哈尼族舞蹈《秧姑娘》主要从精简和完善舞蹈细节方向修改。
以“艺”战疫,创作完成抗疫歌曲《就在这一刻》
歌曲《就在这一刻》歌词篇幅不长,紧紧抓住疫情来临后一线抗疫工作者“逆行”“守护”“关爱”三个伟大而美好瞬间,温情表达,曲子深情优美,演唱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在疫情肆虐、家国危难、人民需要关键时刻,奋战一线的抗疫工作者舍己为人,默默守护的无私精神,深情表达出对一线抗疫广大工作者深深敬意。
抗疫歌曲《就在这一刻》录制
创排抗疫舞蹈《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讲述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阴霾笼罩城市,口罩代替了笑脸,医护纷纷主动请缨走上抗疫一线,担负起危机时刻救护人民生命健康重担。一线医护与死神赛跑、与病魔较量,奋力救助染疫病患,在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群众的团结配合下,抗疫工作终于取得胜利,人们终于能摘下口罩,迎接美好春天。
抗疫情舞蹈《春暖花开》 讨论方案
创排彝族男子群舞《跳火》
相传,千年以前彝族人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彝族人由此结束了荒蛮的年代。此后每年的二月初三这天,彝族人就会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当做“火神”来祭祀,希望通过这个仪式来驱除灾害,获得健康与幸福!舞蹈《跳火》以弥勒地区彝族人祭火狂欢为元素,用舞蹈的形式展现火的萌发,火的跳动,火的狂放以及火的热烈,表达彝族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彝族男子群舞《跳火》创排中
创排彝族女子群舞《响把》
舞蹈《响把》选用金平县马鞍底乡地西北彝族仆拉支系最具代表性的“响把舞”为创作元素,通过展现一群仆拉少女以“响把”作为情感载体,尽情歌舞,表达仆拉少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该作品在创作上完善技法,虚实、动静相结合,同时遵从彝族传统舞蹈动律,通过象征手法将彝族生活的舞蹈语汇提升到表现彝族人民精神面貌,既发展创新了彝族舞蹈语汇又保持了民族风格特色。
彝族女子群舞《响把》创排中
创排女子民乐节目
创排《四弦拨弹唱》,改编彝族歌曲《赛啰哩》,乐曲从头至尾以欢快的情绪为基调,六人分两个声部,边弹边唱,展现彝族女青年情窦初开时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创排《女子巴乌组合》,根据民间音乐元素进行全新的创作,曲中大量运用了独有的演奏风格及技术技巧,充分展现山寨节日里青年男女欢庆和互表情愫的场景。
女子民乐节目创排中
三月的云南渐渐有了初夏的气息,热烈的阳光和越发茂盛的植物涤荡了许多疫情的阴霾。我们期待,人类与病毒这场战斗早些胜利。疫散花开时,欢迎来看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新节目。
通讯员 马晓妍 文/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杨为文 胡四美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