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迄今已有170余年历史的“纳西服饰”。
52岁的张丽云介绍,这件“纳西服饰”她的祖先(外婆的奶奶)曾经穿过,后来又传到她这一代,迄今至少170余年历史。知道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要来,张丽云才又小心翼翼地把家族珍藏百年的“纳西服饰”拿了出来。
(百年“纳西服饰”首次公开亮相)
奇迹:百年“纳西服饰”保存完好
张丽云是土生土长在丽江古城里的原住纳西族,当她还是10多岁少女时,一次无意中发现家里有个老旧大皮箱,她心血来潮打开一看,竟收获了意外惊喜。“40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记得初见这件衣服时的激动。” 张丽云告诉记者,在那之前,她从未见过如此做工精细、精美绝伦的衣服。
(百年“纳西服饰”局部)
这件衣服是麻布质地,服饰色彩采用蓝、黑等色面料,显得庄重素雅。细看,衣服上的刺绣工艺特别精致,利用棉线或丝线,在棉布上按布料的编制纹路刺缀运针,图案生动,结构严谨。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纳西服饰”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战、新中国……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百年“纳西服饰”局部)
据张丽云介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纳西姑娘闺房橱窗里总有几件心爱的衣裳,其中纳西服饰是最宝贝的一件。一般在重要节庆或出嫁时,纳西姑娘才舍得穿上它。“听家里老一辈说,当年老祖(外婆的奶奶)喜爱亲手缝制衣服。今天你看见的这件衣服,便是当年老祖的匠心之作,也是她最喜爱的一件衣服。因为珍贵,鲜少穿着外出,所以保存完好。” 虽然过了百年,但这件衣服如今看来依然不过时。
(记者采访张丽云(右))
这件衣服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个圈加以七彩线和金银线点缀,达到色彩绚丽而又柔和悦目的效果。“乍看时,这件披肩和人们现在常见的纳西披肩一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它们的差距主要在布料上。这件百年披肩不容易起球,不容易变形, 色泽柔和,手感也更加柔软。另外,百年披肩除了七个绣花圆布圈,没有其他更多的装饰,说明那个时期纳西服饰更加突出实用。” 张丽云说。
(七星羊皮披肩)
(七个绣花圆布圈)
“工艺精湛、色调和谐、层次感强、意蕴深厚……从这件披肩飘带上的图案不难看出,祖先(外婆的奶奶)是一位刺绣技艺高群的匠人。每一针、每一线都附着了丰富的情感和珍贵岁月,饱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敬重。”张丽云接着说。
(披肩飘带细节)
(披肩飘带)
据张丽云介绍,源远流长的纳西服饰蕴涵深厚,寓意深远,不同时期又有所差异。但是纳西服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厚重”。以这件百年“纳西服饰”为例,上身第一层为衬衣,第二层为夹层大褂,其中后摆直达小腿部位,第三层为“氆坎间”,第四层是“七星羊皮披肩”。下身是裤子、大褂尾摆和围腰,头上是一个半球形的头箍。粗略计算,一套纳西传统服饰,其重量少则七八斤,多则十余斤。
(百年“纳西服饰”局部)
(半球形头箍)
那这件“纳西服饰”是如何做到保存百年而不坏呢?张丽云透露,古董衣服最怕虫蛀和发霉,为此,她专门买了橡木衣柜用于摆放这件衣服。光放在橡木衣柜还不行,还需要定期拿出来通风,顺便检查有没有虫蛀。除开这些,张丽云特别提醒,古董衣服和现代衣服很关键的不同是“不能长期受到光照”。因为古代衣服的染料都是矿物或是植物染料,再加上那时并没有可以把颜色固定住的技术,所以阳光照久了,尤其是紫外线照久了,这些古董衣服就会像古画一样,变质褪色。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可以想想敦煌的壁画咯。
(百年“纳西服饰”全身)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纳西服饰文化,张丽云一直将这件“纳西服饰”珍藏在家,鲜少公开亮相。而它唯一的一次亮相,是在去年代表丽江民族服饰亮相“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既然是家藏百年的有纪念意义的服饰,我想我们这一代应当继续好好珍藏下去。” 张丽云说。
(百年“纳西服饰”首次公开亮相视频)
(百年“纳西服饰”首次公开亮相)
初心:让“纳西服饰”文化代代相传
除了是这件百年“纳西服饰”的收藏者,张丽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丽江市古城区憩园布艺有限公司创始人。
“现在丽江有很多民族服饰店,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作为土生土长的纳西族,我对丽江的纳西服饰文化有着很浓的情结,我设计的每件服饰的一针、一线,展现的都是纳西服饰的原生特色。”张丽云告诉记者。
(张云丽整理服饰)
今年52岁的张云丽受外婆和姨妈影响,从小便开始接触纳西服饰制作技艺,从而产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梦想。付出终有回报,在她的努力下,最终如愿考上昆明纺织工业学校,就读服装设计专业。
1990年,张云丽学成归来后,开始创业开店。随着店面越做越大,如今张云丽经营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小微企业,主要设计、制作传统纳西服饰。
(张丽云设计的服饰)
几十年来,张丽云不忘一个纳西族儿女及民间技艺传承人的责任及初心,潜心学习钻研传统纳西服饰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设计和技艺,在传承丽江纳西服饰文化方面树立起自己的“地位”。由张丽云经营的服饰店,也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名气”店。
“现在订单最多的是新娘服、伴娘服和演出服装,今年受疫情影响,订单有所减少,特别是新娘服。但依托匠心技艺和价格优势,2020年以来已经接到近300套的订单。”张云丽说。
(张丽云设计的儿童服饰)
采访当天,记者碰巧遇到张云丽的儿子朱嘉俊也在店里。据了解,张云丽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虽然上学时所学专业和服装没有关系,但是朱嘉俊对传统纳西服饰非常感兴趣,现在正“半路出家”向母亲“取经”,未来准备传承母亲的纳西服饰制作技艺。
“作为一名纳西族的后人,把纳西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是一种责任,从小看着母亲一针一线制作服饰,耳濡目染也产生了兴趣。我现在还在学习阶段,想把母亲几十年的心血传承下去。” 朱嘉俊说。
(张丽云设计的儿童服饰)
值得一提的是,张云丽还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纳西阿娘。在有限的条件下,张云丽的公司长期安置多名困难残障人士,积极承担困难残障人员的技能培训重任,帮助他们就业脱贫。
“目前公司共有12名职工,其中有5位患有残疾。”张云丽告诉记者。
(张云丽公司员工制作服饰)
此外,张云丽还积极投入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关爱”示范项目,协助各级各部门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基于此,张云丽的公司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表彰。
也许有一天,你会在繁华的街头看到这些素雅古朴的纳西服饰、刺绣……这一针一缘,一线一念,是纳西人民春去秋来积攒的人生感慨,也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沉淀的历史感悟。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亚 木琼晓 文/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胡四美 李学斌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