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非遗中心赴元阳哈尼山寨调研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情况

近期,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元阳县牛角寨果统村,调研州级传承人龙惹开展国家级项目《四季生产调》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调研组向传承人了解项目传承情况)

龙惹是红河州第五批州级项目《开秧门》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但精通哈尼农耕习俗的各种礼仪,还能完整传唱国家级项目《四季生产调》。为此,2019年,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他家定为《四季生产调》的传承点,由他负责该点《四季生产调》的传承保护工作。

(传承人介绍木工作品)

在果统村,龙惹向调研组介绍了他在2019年所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情况。在开秧门、矻扎扎节、十月年等哈尼民俗节日里,他都要带领村民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在活动中传唱《四季生产调》《哈尼哈巴》等哈尼古歌,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元阳县组织的各种大型民俗活动,让更多的人领略哈尼文化的深厚内涵。此外,他还坚持带徒授业,让技艺得到传递。目前,龙惹有12个徒弟能传唱《四季生产调》,主持民俗节日,还有8个徒弟跟随他学习木工技艺。

(龙惹介绍《四季生产调》传承情况)

(传承点展品)

对于龙惹的传承工作情况,调研组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希望他再接再励开展好民俗主持、带徒授业、非遗进校园等工作,将《四季生产调》等哈尼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做实做好。

调研组与传承人合影

延伸阅读

2006年5月,《四季生产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四季生产调》体系严整,通俗易懂,可诵可唱,语言生动活泼,贴近生产、生活,分为“引子、冬季三月、春季三月、夏季三月、秋季三月”五个部分,完整再现了哈尼族的劳动生产过程和生活风俗画面,内容涉及天文历法、自然宗教、科学知识,向人们系统传授哈尼族梯田农耕生产技术,展示独特的生活习俗,是一部完整记录哈尼族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

云报文旅全媒体 通讯员 普梅丽 李纹秀 文

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

责编 陶优

审核 王振纯 代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