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念念不忘的宁州府600年老味道,玉溪华宁就能尝到!

在云南有这么一道承载了云南美食精髓,不腻不咸,鲜香美味滇味风干香肠。人们对食物存储的要求和对健康与味道的看重,都在这道百年美食上完美融合。600年过去了,腌制后再通风晾晒的工艺一直没变,滇味香肠成为云南人的共同舌尖记忆。

 溯源宁州风干香肠

明朝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一句话:“北有济南、南有宁州”。济南自不必解释,但宁州呢?其实说的就是如今的玉溪市华宁县。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改路为府,将通海、嶍峨二县划出,设宁州。清袭明制,华宁仍称宁州。

宁州的条件到底有多好?看看这个数字就知道了。据调查,宁州境内有大小龙潭泉点630多处,可以说山水有灵,物产富饶,即使是冬季,气候也十分适宜。地灵则人杰,云南府教授张文礼、诤臣王元瀚、书法家刘大绅以及巡抚大臣朱家宝等名人,均出自宁州。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宁州人对生活有着很高的追求。当地人结合腌腊食品的做法,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在明朝时创造性地发明了风干香肠这种美食。风干香肠,重在风干,相比腌制的做法,不但味道更佳,更把腌制食品对身体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宁州家宴 

提起滇味风干香肠,不得不提这样两个人,那就是朱家宝和慈禧。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仓惶逃离北京前往西安,经过保定时舟车劳顿、饥寒交迫。时任保定知府的宁州人朱家宝,为慈禧献上了一桌宁州家宴,慈禧吃后大为赞赏,尤其对宁州的风干香肠爱不释手。战败议和回到北京后,慈禧对朱家宝献上的滇味风干香肠念念不忘,不但钦定此物为宫廷贡品,更是干脆叫了一个宁州厨子进宫,专门给自己烹饪这道美食。 

能让尝遍天下珍馐的慈禧回味无穷,这滇味风干香肠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华宁人重推记忆中的百年味道

为了完美重现600年前的老味道,让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尝到地道滇味风干香肠,2001年华宁出现了这样一个品牌—宁州香。宁州香,诠释起来也很有味道,即“续传承、忆情怀”。

续传承,宁州香从创立品牌至今一直坚持香肠风干晾晒1个月的老传统,同时使用当地二龙山的山泉水,只为最大程度保持600年前的工艺传承;忆情怀,宁州香在猪肉严选、生产加工卫生和包装保存等方面严格把关,心怀百年老味道的情怀,制作健康、卫生、美味的滇味风干香肠。

也许你不知道这段历史,但你一定忘不了小时候餐桌上香肠的味道,那是祖辈代代传承的味蕾记忆。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李亚 文

责编 和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