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我省各州市司法局主动对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昭通
“三大战役”助力复工复产
昭通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统筹上下功夫、在质效上求提升、在大局上敢担当,打好“三大战役”,强化法治保障,助力经济社会依法有序复工复产。
在统筹上下功夫,打好宣传主动战
复工复产,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是前提,权威有效的法治宣传是基础。昭通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作用,为复工复产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严格部署,完善机制。及时拟发《昭通市司法局 昭通市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昭通市司法局关于做好宣传<关于依法惩治拒不履行疫情信息登记报告义务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的通知》等文件,严格部署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工作要求,明确任务、细化要求,为社会经济重启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延伸臂长,广泛宣传。一是借助以昭通司法行政网、昭通普法微信公众号为龙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司法行政宣传矩阵,及时转载、推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等政策法规10余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二是以“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商铺”等为抓手,积极开展“法治体检”。
打造精品,扩大影响。继续办好以案释法——“大家说法”栏目,邀请普法责任部门解读典型案例、回复热点咨询,重点宣传《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免税政策的公告》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质效上求提升,打好服务优化战
全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围绕法律服务助力复工复产目标,高效组织、精准施策,彰显法治惠民本色。
法律服务“不打烊”,进一步优化方式。严格落实《云南省司法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方式,提供“线上咨询、扫码查询、网上办理”等法律服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推广12348法网、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法律服务机器人,引导群众自助办理法律服务事项,做到疫情期间法律服务24小时在线。
人民调解“减压阀”,进一步强化力度。为扎实做好疫情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市共组织5455名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公证办理“限时结”,进一步深化实效。巧家县是白鹤滩电站建设移民大县,巧家县公证处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做到“专人接待、限时办理”,高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发挥公证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局上敢担当,打好履职持久战
市直各律师事务所、律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市律协的号召下,立足行业、职业特色,勇于担当、积极奉献、热心公益,彰显法治暖民原色。
勇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活动。市律师协会及时发出倡议,号召市直律师事务所、律师积极捐款、捐物,援战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全市律所、律师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初心使命。截至目前,滇东北律师事务所党委、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等多家律所党支部及律所组织发起募捐活动,捐款金额达24.76万元。
组建志愿队伍,定向提供服务。云南滇东北律师事务所第一时间成立“抗击疫情法律咨询志愿服务中心”,由具有10年以上丰富公益法律服务经验的党员律师组成志愿服务队,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广大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承诺,为昭通市27家医院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年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云南悟同律师事务所、云南原上律师事务所等及时派出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澄江市
法治宣传进工地 复工复产步伐稳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返岗农民工逐渐增多,为提高返岗农民工的法治意识,澄江市司法局海口司法所积极开展返岗农民工法治宣传工作,为返岗复工农民工提供免费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农民工顺利返岗,助力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复工复产。
“敲敲门”主动上门讲法律知识。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刚刚颁布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广泛深入工地厂房敲门入户向复工人员发放普法宣传材料,从农民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讲解劳务合同、工伤保险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同时结合当前疫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宣传。
“谈谈心”引导依法用工和维权。以“聊聊天、谈谈心”的方式与农民工拉近距离,现场接受农民工法律咨询,了解其最关心的讨债要薪问题,为其讲解政策法规,告知他们如何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法律资源以及12348热线和法律援助渠道,引导农民工遇到问题时,可申请调解、仲裁或是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向用人单位重点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促使用人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营造“不愿欠薪”“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社会氛围。
“多跑腿”矛盾纠纷积极化解。对上门申请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的农民工简化流程,推出“线上调解”服务,农民工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司法所工作人员沟通纠纷具体情况,力争疫期农民工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积极“跑腿”到工地进行走访排查,切实做到“深入了解、密切关注、超前预防、及时化解”,由“坐等欠薪人找上门”转变为“走访工地查问题”,对潜在纠纷隐患及时介入、尽早化解,对疫情期间自我隔离的农民工,着重宣传因疫情原因产生的工资计发、解除劳动合同、房屋租赁纠纷需用到的法律知识,为农民工返岗复工做好法治保障
来源 云南司法行政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